新安倍政府,站在小泉的肩上,也站在小泉的陰影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以壓倒性優(yōu)勢,于2006年9月20日在自民黨內部選舉中取勝,成為自民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黨魁,定于9月26日接掌日本首相的大印,意欲開辟日本政治的新天地。然而,摩拳擦掌的安倍還不能擺脫小泉時代的影子。美國的政治觀察家們說,如何揚棄前任在外交和經(jīng)濟政策上的遺產(chǎn),是安倍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擺在安倍面前的是太多的問號!泵绹榈铝_·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訪問學者、亞洲問題專家邁克爾·葉胡達教授(Michael Yahuda)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小泉離任后,也帶走了他在黨內乃至日本民眾間的民望。安倍的問題是如何站在小泉的政治遺產(chǎn)上,建立自己的威信,繼續(xù)經(jīng)濟改革,聚集黨內的多數(shù)支持,將小泉的能量轉移到自己身上。”
說到安倍的外交政策,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東亞研究所所長T.J.潘佩爾(T. J. Pempel) 在接受《華盛頓觀察》周刊采訪時說:“小泉政權已經(jīng)把日本和中國、韓國的關系搞得很糟糕。對于接任的安倍而言,這是個改變日本對外關系的良機。他說不定可以扮演當年尼克松的角色,開啟對中國、韓國的破冰之旅。”
9月26日,安倍的第一個考驗
小泉是日本政壇的一匹孤狼,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參拜靖國神社,不惜將日本在東亞的政治生態(tài)推入孤立狀態(tài)。而安倍,相較于小泉,更是個瞻前顧后的政治平衡家。他一邊以“保守的政治鷹派”屹立于日本政壇,在朝鮮問題上高掛強硬的旗幟,一邊又許諾要在任內改善日中、日韓關系。
“從安倍當選前的種種表態(tài)和聲明看,他的政治主張非常矛盾!比~胡達說,“對中國而言,安倍是否會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是最敏感的問題。我想安倍會說:這只是一個象征。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我們不想試圖改變任何事情。但是,如果安倍不將神社中供奉戰(zhàn)犯的做法視為錯誤,將會招來中韓的譴責!
潘佩爾教授強調,從9月26日宣誓就任起,安倍并沒有很多時間思考他的外交決定。10月15日前后是日本傳統(tǒng)的秋季大祭,安倍是否會在這段時間參拜靖國神社將是他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接下來,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將于11月初召開首腦峰會。屆時安倍會主動要求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他將如何借此機會修補中日破裂的關系,人們在拭目以待。
“處理不好歷史問題,安倍在美國面前日子也不會好過!比~胡達對《華盛頓觀察》周刊提醒道,“如果你注意一下,美國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最近發(fā)表聲明,要求日本對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韓國慰安婦進行補償。這并不是說,由于美國目前的外交重點在中東,不想讓東亞后院起火;而是在西方社會,包括歐洲和美國,人們有這樣的共識:不能把人權問題藏匿在桌子底下。日本政府應該坦然面對二戰(zhàn)時期的慰安婦問題,否則就是逃避責任,這會破壞日本的國際形象!
葉胡達認為安倍在外交上一向有保守的強硬派名聲,如果上臺后一旦右轉,尤其是在平衡中日關系問題上更加趨于保守,將讓他的執(zhí)政之路變得十分艱難。
潘佩爾則認為:安倍強烈的保守主義傾向,正是他在外交上有所作為的優(yōu)勢條件。
“尼克松在美國政壇也是個極其保守的人物,就像如今的安倍一樣,這層濃厚的右翼色彩是他的一柄政治保護傘。換言之,無論他在外交上做出怎樣的舉動,人們也不會從意識形態(tài)的方面來攻擊他。安倍處于這樣的位置,端看他要不要效仿尼克松,給日本的鄰國關系帶來久違的外交春風,”潘佩爾說。
日本社會有很多人對小泉時代糟糕的日中、日韓關系感到不滿,安倍一定已經(jīng)感知到這種情緒。即使是在自民黨內部,他也面臨著要緩和鄰國矛盾的壓力。
小泉當年在突兀跌宕的競選中許諾,如果獲勝,會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雖然政治家并不定要兌現(xiàn)選舉諾言,但是以小泉自律的性格,他還是這樣做了。
“安倍改善東亞政策的自由度比小泉大多了。”潘佩爾比較道,“安倍的政途一番風順,并沒有做過任何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承諾,他完全可以開啟和中國嶄新的對話。”
相比之下,潘佩爾認為,日韓關系回暖的機會要小一些。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政治上比較虛弱,而他個人對日本的指責頗多。剛剛從韓國訪問回來的潘佩爾有機會和盧武鉉見面,并問過他如何看待未來的安倍政府一事。
“盧武鉉為我上了一堂很長的講演課,一直在解釋安倍此人在政治上如何保守,如何應該受批評,”潘佩爾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他認為,韓國并沒有敞開胸懷要和新的日本政府打交道,倒是中國在這方面更坦然。
“在亞洲的大圈子里,中日之所以有彼此敵視的跡象,是因為雙方對亞洲的前途有不同的構想。日本希望亞洲仍然有美國的身影存在,并可借著這股勢力領導亞洲;但是中國希望亞洲不是由美國絕對主導的地區(qū),”潘佩爾分析道。
若要平衡中日的分歧,很重要的一點是雙方多想想可能的合作機會,而不是對抗。現(xiàn)在正是中日應該思考兩國關系的關鍵時刻。
日本漸漸遠離和平主義
“作為小泉‘欽點’的政治繼承人,安倍會繼續(xù)鞏固美日關系,”葉胡達說。
兩位美國的日本問題專家都認為,這兩位日本首相的性格迥然不同,安倍可能無法像他的前任一樣,發(fā)展出和美國總統(tǒng)親密的私交。
小泉之所以能和布什總統(tǒng)建立十分親密的個人友誼,是因為他們都是性格外向的人,喜歡運動,喜歡大眾文化,做事情目標明確。但安倍本人則是比較保守而安靜的,這使他無法和美國總統(tǒng)“過從甚密”。
“但是安倍會保持美日兩國之間融洽的政治關系,繼續(xù)在全球政策中追隨美國,發(fā)展雙邊的安全合約,”潘佩爾話鋒一轉,“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安倍時代的日本會隨美國軍隊‘南征北戰(zhàn)’。日本追求的是‘防御性’的國防政策。換言之,它會因為某些特定的地區(qū)事務派駐軍隊,如當日本感受到來自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時,就會跟著美國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
就在安倍當選自民黨主席的次日,華盛頓日本問題專家、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學院的日裔教授邁克·望月(Mike Mochizuki)9月21日在《洛衫磯時報》撰文指出:日本將會一點一點地遠離和平主義,加快正常國家化的進程。安倍有意改變日本現(xiàn)行憲法第九條有關“放棄戰(zhàn)爭”的和平主義條款。
望月在他題為“日本遠離和平主義的動向”(Japan's Drift From Pacifism)一文中說,“這對美國而言,是件好事。它給了華盛頓更多的時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國更愿意要一個和自己在世界各地并肩作戰(zhàn)的軍事盟友,還是一個能讓東亞鄰國放心的、不會軍事化的遠東至交!
潘佩爾同意“日本逐漸遠離和平主義”一說,但認為其未來的發(fā)展也有正反兩種可能。從1991年日本參加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進駐柬埔寨之后,日軍在此類多邊和平使命中頻現(xiàn)身影,包括阿富汗的日軍行動,這是一種積極的國際參與姿態(tài)。但是日本參加伊戰(zhàn)則是一種負面的例子,因為這一戰(zhàn)爭并沒有得到聯(lián)合國的授權,更像是日本追隨美國展開的單邊行動。
他舉例解釋說,如果未來聯(lián)合國決定出兵正陷入內戰(zhàn)的蘇丹達爾福爾地區(qū),那么日本的參與就該被視為是好事,是承擔多邊國際責任的積極行動;但是,如果未來美國對伊朗開戰(zhàn),而日本成為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一份子,則是一個令人遺憾的用兵之道。
葉胡達更傾向于從日本的國內政治看待這一問題,“安倍在近期很難改變日本憲法,徹底走上正常化道路。在日本議會的投票中,單憑自民黨的票數(shù),是無法達到三分之二的修憲門檻的,其它政黨的態(tài)度有決定性作用。”
穩(wěn)住經(jīng)濟航標,安倍夠聰明?
經(jīng)歷了10年的低迷狀態(tài),日本經(jīng)濟在小泉時代走上了堅決的改革之路。日本原來政府主導型的經(jīng)濟模式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通過郵政民營化這個切入口,日本的“小政府”經(jīng)濟態(tài)勢正在成型,銀行的呆帳、壞賬也被及時處理了很多,日本政府巨額的財政赤字則得到了緩沖。小泉因此得到了“神奇小子”的美譽,支持率在日本居高不下。
“安倍從來沒有做過內閣部長,或是一個黨派的領袖,也沒有直接管理經(jīng)濟的經(jīng)驗可言。他雖然在自民黨的選舉中以絕對的優(yōu)勢取勝,但是并沒有小泉那樣在黨內的人望。人們都在觀望他的執(zhí)政能力,”葉胡達說。
擔心歸擔心,本刊走訪的兩位專家都承認:如果安倍夠聰明,能委任好的經(jīng)濟專家,同樣能將小泉留下的改革進行到底。“這就像布什總統(tǒng)也不需要懂經(jīng)濟,但是他任命了在華爾街商圈里經(jīng)驗豐富的鮑爾森為財政部長一樣,”葉胡達說。
潘佩爾說:“只要安倍不走回頭路,不停止郵政和高速公路的改革,延續(xù)小泉的既定方針,就不會有問題!
盡管安倍在競選中始終強調自己將接過改革大旗繼續(xù)前進,其手下人馬中也不乏小泉改革的得力干將,但由于自民黨內的抵抗勢力異常頑強,經(jīng)濟改革面臨很大困難,致使日本媒體發(fā)出了“改革更多具備的是象征意義,而沒有實質內容”的不平之鳴。
“我擔心的是,安倍會聽從一些保守派收縮改革的意見,將大量財政資金運用到基礎建設當中,片面追求經(jīng)濟高速增長,忽視小泉政府此前主要抓的控制政府公共開支政策。這么做必定會讓日本經(jīng)濟受傷,”潘佩爾提醒說。
(李焰 / 《華盛頓觀察》周刊 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