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誰來幫阿扁最后一個忙

2006年09月07日 09:39

    9月3日,民主行動聯(lián)盟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前集會,呼吁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停職,等候司法調查。 中新社發(fā) 肖龍聯(lián) 攝



 

    8月27日下午,“倒扁”紀律服務人員在“總統(tǒng)府”前冒著大雨進行演練。 中新社發(fā) 肖龍聯(lián)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我們常說“壓死駱駝的最后那根稻草”,可是我們從沒想到駱駝看見那根稻草的反應:它已經背了滿身的稻草,呼吸都已很困難,這時看到最后的稻草,必然更加慌亂昏瞶,那最后的抗拒其實已非抗拒,只能算掙扎,讓人不忍,真想幫它解除重擔。

  因此,盡管只有8.3%的人認為倒扁可成,但相信在阿扁“越洋自爆”后,這個比例必然會大幅提高。因為他的反應就像駱駝看見最后的稻草,已到了宣布辭職或不辭職的最后門坎。由他“越洋自爆”的畫面和言語肢體動作,我相信阿扁此刻已到了他畢生最痛苦的時刻,如何帶著最后一抹尊嚴離開,而不是在叫罵聲中下臺,似乎已成了他最大的難題。

  看著阿扁在“越洋自爆”時那晦暗的神情,以及那其實已說不上是雄辯,只能算是不得不這樣說的言詞,真的很讓人興起物傷其類的悲憐。或許我們社會上那些尚未在倒扁挺扁問題上說過話的賢達人士,以及綠營的高層,甚至在野領袖,都應該嚴肅的為阿扁不屈辱的走趕快去設想了。也只如此,我們才可解開他的痛苦和我們集體的重擔,并不讓社會產生更大的裂痕。

  阿扁的問題,鬧了已快一年。如果他夠自省、夠自覺,問題其實是不至于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的?上У氖菍嗔Φ拿詧(zhí),我們南部鄉(xiāng)下人常有的那種頑強,以及對政治的認知不足,遂使得過去半年里,他把問題愈搞愈糟,許多機會之窗也被他自己關閉。他每次做出重大的反撲,所造成的結果都反而是更大的惡化,以及更難站住腳。到了這次“越洋自爆”,他已被迫承認“假發(fā)票,真核銷”,而在禮券案上也更進一步的承認來自李恒隆的姊姊。

  阿扁的這些承認,人們當然可以認為是新的防衛(wèi)版本,但我看到的,則是隨著情勢的一再逆轉,他其實已等于敗退到了最后一線,所有的其它談話,都已變得不見實質意義,只能算是不得不這么說的“意氣話”而已。他不這么說,又要怎么說呢?再怎么談民主、談法治,我們畢竟是東方人,東方人搞到最后常常都只!耙鈿狻,而“意氣”通常也是最危險的東西。我相信阿扁真的很痛苦、很艱難。

  也正因此,在倒扁聲中,我對阿扁其實非常悲憐同情。情況演變至此,他應該已自知處于最后的位置,但又無法接受被倒這樣的事。包括他、整個臺灣都在等一個漂亮的句點,他可以安靜而帶著尊嚴離開、脫離這些煎熬,我們正面反面的情緒也能安靜散去。這個句點畫得好,全臺灣都將受惠;畫得不好,則這種亂局將不知伊于胡底。我愈來愈不喜歡“倒”這個字,而寧愿用“請”。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作者:南方朔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