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2002年11月05日星期二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jīng)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wǎng)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nèi)新聞

大壩蓄水對三峽風光影響甚微 三峽魅力將依舊

2002年11月01日 16:44

  中新網(wǎng)11月1日電 據(jù)重慶晨報報道,導流明渠截流只是截斷了長江三峽壩址的最后一段河道——350米寬的“人造長江”。截流后三峽不會蓄水,除了行船方式由明渠改走船閘外,對游三峽暫時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

  據(jù)重慶海外旅業(yè)集團有關人士稱,明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至6月15日,壩前水位蓄至海拔135米高程,三峽大壩壩前到重慶涪陵的江面水位將有不同程度抬高,但對三峽風光影響甚微,峽谷感絲毫不減。

  據(jù)介紹,三峽大壩蓄水將分3個階段。明年6月大壩下閘蓄水至海拔135米水位;2007年,水位升高至海拔156米水位;2009年,三峽工程完工,大壩最終蓄水位至海拔175米。即使蓄水到了175米,也不會“告別三峽”。因為長江三峽兩岸山峰峰頂海拔都在1000至1500米,三峽大壩最終蓄水位達到175米后,瞿塘峽和巫峽的水位僅升高30至80米。其中巫峽最著名的神女峰,海拔922米,更不影響到神女峰的風采。長江三峽“雄、奇、險、秀”的特色依舊。

  而三峽中平均海拔最低的西陵峽,在蓄水后峽谷感會有所減弱,但不影響其觀賞性。

  一位旅業(yè)社人士稱,為滿足長江中下游防洪要求,每年5月至10月長江汛期,三峽水庫壩前水位要由175米降至145米,而這時正是三峽旅游的黃金季節(jié),山峰會顯得更高,峽谷感又會增強,游客們可以感受三峽“昔日再現(xiàn)”。

  明渠截流不會“告別三峽”,三峽工程建成后也不會“告別三峽”。像豐都、石寶寨、白帝城、黃陵廟等景觀依舊,張飛廟、摩崖石刻也經(jīng)過了搬遷。當然,也會有一些景點將沉入湖底,有1700年歷史的大昌古鎮(zhèn)、白鶴梁等等。

  舊景點淹沒的同時,新的景點又將浮出水面。據(jù)市旅游局稱,175米水位蓄水后將抬升庫區(qū)水位,形成120多個島嶼,小三峽、小小三峽將不是獨一無二,水位上升后更多秀麗的景色將加盟三峽旅游。再比如,175米水位后,輪船將通過5級船閘過壩,也會形成一個參觀點。

  據(jù)悉,目前沿途的縣市正在忙著招募新景觀的開發(fā),像巫山擬定建3.8平方公里的多功能水上公園,形成綠色景觀走廊。廣陽壩休閑島的建設也在招商中。據(jù)說,三峽庫區(qū)還將是國內(nèi)最大的野生鳥類天堂之一。


 
編輯:李淑國
相關專題:聚焦三峽導流明渠截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jīng)|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