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大大小小的論壇上,一些經濟學家頻繁出現(xiàn),縱論經濟走向、把脈市場動態(tài),成為諸多參會者和媒體追逐的主角——據(jù)5月13日《新文化報》報道,頻繁走穴、趕場已成為部分經濟學家的“主業(yè)”,出場費3年漲了10倍。
知識有價。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學者將知識轉化為財富,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尤其在金融危機橫掃全球,國民理財意識日漸提升、亟須經濟知識充電之際,經濟學家在一些論壇開講論道,也是應運而生,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當走穴、趕場已不是偶爾為之,而是變成了一些經濟學家的主業(yè)時,就不得不讓人擔心,他們還有多少時間潛心治學?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動輒數(shù)萬元、十幾萬元的出場費無疑是巨大的誘惑,拿得多了,經濟學家們難免會心浮氣躁,難守學問清靜。試想,一旦把走穴當成了生財之路,整日里忙于經濟創(chuàng)收,經濟學家還耐得住寂寞,坐得下來潛心于學問研究嗎?
尤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把走穴、趕場當成主業(yè)的經濟學家可能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發(fā)表一些帶有偏向性的不負責言論,誤導公眾的判斷。
該把走穴、趕場當做主業(yè)還是副業(yè),相信智商遠高于我等平庸之輩的經濟學家心里最清楚不過。行文至此,還是想拿那句老話說事:請愛惜自己的羽毛!當然,如果有人認為現(xiàn)金比“羽毛”更重要,那就另當別論了。(黃哲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