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2009年國際社會流行的新詞,G2必定位列前茅。華盛頓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在2008年7~8月的《外交事務》上提出的這一概念相當走俏,成了各國學界和傳媒界頻頻議論的話題,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酸溜溜不是滋味的亦有之。
G2,兩國集團,或“中美共治”,隱含中美合作共同治理全球事務的意思。中國官方對這個概念低調處理,溫家寶總理說G2是“毫無根據和錯誤的”,然而,G2所引發(fā)的中國民間的亢奮情緒并未剎住,而是越來越強烈。
自從美國爆發(fā)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陷入二戰(zhàn)后持續(xù)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2009年6月、7月的失業(yè)率均接近10%,和美國一樣,日本、歐盟國家也陷入衰退。和發(fā)達國家整體衰退相對應的是,中國經濟2009年上半年增長7.1個百分點。從經濟層面看(且假定中國的增長是健康、可持續(xù)、沒有泡沫的),中國可能在今年年底GDP總量超過日本;如果美國經濟也逐漸復蘇,中美將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拉動全球經濟的發(fā)展。
這個過程中,中美的合作具有重大意義。林毅夫和佐利克在《華盛頓郵報》上撰寫的“經濟復蘇取決于G2”一文,正是基于此。世界經濟要想復蘇,中美這兩個經濟發(fā)展的發(fā)動機必須合作,并成為G20(20國集團)的引擎。但是,這一帶諸多限定條件的假設經過多次傳播和演繹后,形成了這么個模模糊糊但卻易于被接受的概念:中國已經和美國平起平坐了。這一超級樂觀想法的傳播毫無理性,完全是民族主義情緒在作怪。
一個國家的經濟力量不等于一個國家的力量。假定中美經濟打成1∶1,那么再比較一下其他方面吧!
對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操控能力,中國不如美國;對于國際組織的影響力,中國不如美國;全球范圍內部署軍力的能力,中國不如美國;好萊塢大片橫行世界,而孔子學院剛剛起步,在軟實力方面,中國不如美國……
中國有“疆獨”、“藏獨”、“臺獨”折騰,而美國雖有種族問題但不具備分裂能力,因此在內部的穩(wěn)定性方面,中國不如美國;中國周邊強國林立,和鄰國的諸多邊界問題懸而未決,而美國受兩洋保護,地理位置優(yōu)越,因此在外部的穩(wěn)定性上,中國不如美國;中國處在產業(yè)鏈的低端,在研發(fā)、創(chuàng)新方面不如美國;中國優(yōu)秀的人才紛紛移民去美國,在人才的吸納力方面,中國不如美國……
美國衰落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美國金融危機最為嚴峻的時刻,中國國內的學者有人提出“美國已經衰落”這一論點,但很快便被研究美國問題的主流學者所否定。美國在國際上的盟友基本上都認同美國的領導,甚至歐盟國家的主流都認為“一極”是最穩(wěn)定的結構,有這一點存在,美國的國際地位就不會快速下降。美國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一以貫之,并沒有出現混亂,只要這一點可以保證,它本身就不會很快衰退。
美國學界提出G2,是未雨綢繆,通過拉攏中國強化自己的領導地位,并未真的要和中國“平起平坐”。7月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給中方的“超級禮遇”,也是需要中國支持的體現。也就是說,美國選擇暫時放下架子,讓中國分享一點“權力”,但同時這對中國來說也意味著責任——實際上,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有些責任中國還無法承擔。
按照布熱津斯基的說法,中美是天然的盟友;按照美國鷹派的觀點,中國是美國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從中美的歷史看,合作是主流,把庚子賠款返還中國的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初第一個宣布支持中國廢除治外法權的是美國,同時,新中國成立后和中國開戰(zhàn)的是美國,戰(zhàn)略包圍中國的是美國,炸中國使館的也是美國。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喜歡用“復雜”來形容中美關系,而現在雙方用CCP(建設性的、全面的、積極的)來形容雙方的關系。中美合作是雙贏,有利于世界,但這并不意味著出現G2的必然性。
溫家寶總理多次強調重申,一兩個國家或者大國集團,不可能解決全球的問題,多極化和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美國資深學者、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也很不贊同G2的提法。他認為,這既不符合兩國利益,也不符合全球利益。他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在21世紀,世界需要一個多邊機制。
所以,忘掉G2,忘掉“中美共治”,忘掉所謂的“中美國”吧,F實而理性的選擇是GX(多邊主義、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合作),而不是G2。(王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