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隨著央行接連降息,以前頗受投資者青睞的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開始走低,為此,近期不少銀行推出“收益隨利率浮動”的信貸類產品。不過業(yè)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購買這類理財產品時要特別注意利率浮動風險。
收益隨貸款利率浮動
近日記者發(fā)現(xiàn),如今不少銀行發(fā)行的信貸類理財產品,都不是固定收益率了,改為與貸款利率浮動有關。比如工行最近發(fā)行的“理財金賬戶”2008年第13期專屬信托投資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兩年期)XT0851產品,該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雖有5.6%,但銀行在該產品的收益率測算中標明,該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將根據(jù)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變動進行同幅度調整,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也以產品起始日一年期貸款利率(6.93%)為基準,進行同幅度調整,每年調整一次。此外,招行、興業(yè)等銀行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據(jù)在榕某銀行的銷售人士介紹,這些銀行產品的收益調整方式均為:預期年化收益率=產品最初設定的收益率+(調整后的貸款利率-產品成立日的貸款利率)。但是不同銀行產品的調整頻率不同:工行產品的調整頻率為半年或1年;招行產品的調整頻率多為1個月。由于不論央行加息或降息,這類產品的收益率都會隨著利率的調整而自動調整,這樣銀行就省去了因為利率調整而提前終止等行為。
中信銀行的理財師吳先生表示,在過去兩個多月時間里央行連續(xù)3次下調利率,預示著我國已步入降息周期,市場上對年內央行再次降息的預期仍很強烈。由于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和銀行貸款利率正相關,如果銀行再按照原來約定的固定收益支付給客戶,一旦降息銀行就會吃虧。
注意防范兩大風險
記者查看這些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條款時發(fā)現(xiàn),它們的期限基本都在兩年或者兩年以上。銀行人士提醒投資者,這樣的期限較長,萬一期間利率大幅浮動,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很大。因此投資者購買該類理財產品時,盡量選擇期限在一年內的較好。
此外,銀行人士也提醒說,這些信貸類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有的是投資企業(yè)。今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影響不少國家的實體經濟,中國部分企業(yè)也不能幸免,因此投資者要弄清楚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盡量回避出口外向型、房地產等風險較大的行業(y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