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工程一響,黃金萬兩”——兩句表達意義大相徑庭的民間俗語,在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公告中卻怎樣也無法被分開。
昨天,審計署發(fā)布2007年第2號審計公告,34個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在利國利民的同時,也大量摻雜著擠占、挪用、截留、浪費等令人觸目驚心的字眼。兩年時間,這些“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上的“暗坑”、“陷阱”、“碎石”,紛紛暴露在審計透視下。
要想富、先修路
審計署昨天發(fā)布今年第2號審計公告顯示,此次審計的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大部分是在“十五”時期開工建設的,均屬于“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重要路段或區(qū)域干線公路,建設總里程53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84公里),概算總投資1662億元,分別占“十五”時期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里程和概算投資的17%和16%,其中24個項目分布在中西部地區(qū)。
審計結果表明,審計的34個公路項目普遍實行了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監(jiān)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管理和資金管理逐步加強,工程質量總體較好,其中7個項目被評為優(yōu)良工程。此外,34個項目中已有28個項目按期或提前建成通車,通車里程達3678公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xiàn)。首先是交通運輸能力顯著提高。如京珠公路新鄉(xiāng)至鄭州段的建成,不僅連通了安陽至新鄉(xiāng)和鄭州至許昌兩條高速公路,有效緩解了老黃河橋及107國道的交通壓力,而且通車第二年日均交通量就達1.45萬輛。其次是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如四川省廣安至南充公路建成后,把成都、重慶、川中、川東連成一線,進一步發(fā)揮了成渝兩地的輻射作用,帶動了沿線經濟發(fā)展。湖南省湘潭至邵陽高速公路通車后,區(qū)間通行時間大幅縮短,2004年韶山等旅游景區(qū)的游客人數(shù)和收入比2002年增長30%。
與審計署2000年對部分重點公路項目的審計情況相比,近年來公路項目建設中的違規(guī)集資、拖欠工程款問題已初步得到遏制,挪用建設資金等問題也明顯減少。但仍有一些項目在建設管理、土地征用和投資效益等方面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
勘察設計失誤等造成32億損失
工程建設的前期勘察,工程設計都是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假若地質條件與工程不相匹配,小則會增加投資造成浪費,重則出現(xiàn)嚴重的工程質量事故。在此次審計中,因勘察設計失誤、盲目趕工期等原因,造成損失浪費和增加投資高達32.47億元。
其中有16個項目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損失浪費和增加投資27.18億元。如貴州省一家設計單位的部分領導收受賄賂296萬元后,將遵義至崇溪河高速公路的地質勘察工作違規(guī)分包給10家單位;因部分勘察人員不具備勘察資質,造成勘察結果與實際地質狀況嚴重不符,使工程增加投資和損失浪費共7.2億元。
有10個項目由于建設單位審核不嚴,導致多計工程款5.29億元,占合同價款的9%。如武漢市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工程建設單位少數(shù)人員和監(jiān)理人員在收受、索取施工單位賄賂300多萬元后,縱容甚至“幫助”施工單位虛報工程量、違規(guī)提高項目單價、違反合同規(guī)定多付工程款等,套取建設資金2400多萬元。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