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個稅的制度安排,還是個稅起征點的確定,都應合法透明地納入公共選擇的軌道。若非如此,今天可以因稅收增加、經濟下滑而減稅,明天說不定就因稅收減少、經濟膨脹而加稅———似乎都有道理,卻都沒有任何說出個所以然的根據(jù)
一個占全國稅收收入還不到7%的稅種,隔三岔五就成為媒體群起報道和評論的公共議題,足見其制度弊端幾近積重難返,是到痛下決心進行徹底改革的時候了。
國家稅務總局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完成2135億元,增長了27.3%;全國人大財經委前天發(fā)布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提出,為防止經濟出現(xiàn)大的下滑,可以發(fā)揮財政政策穩(wěn)定消費需求的作用,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詳見《羊城晚報》23日、24日報道)
稅收增長,證明政府有減稅的空間;經濟有下滑風險,顯示政府有減稅的動力———盡快調高個稅起征點似乎也順理成章?墒莿e忘了,僅僅三個多月前,起征點才從1600元上調至2000元。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再次調整,是否證明上一次的調整近乎兒戲?這一次再調整,又該如何確定起征點?同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現(xiàn)在主張應調到5000元,而王一江早在去年就提出應為10000元。對于個稅起征點應調到哪里,說法更是五花八門。
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制頗具“中國特色”,西方國家的個人所得實行綜合稅制,把個人各種收入綜合計算征稅,然后實行累進稅率;我們實行的是分類所得稅制,按個人所得來源分為若干類別,確定不同的稅率。分類所得稅制既不用考慮個人的總收入,也不計較地區(qū)之間的收入差別,更無須理會不同家庭的負擔輕重,本來就難以實現(xiàn)公平稅負、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功能;更何況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起征點)如何確定、依據(jù)是什么,從法律條文到政策文件都沒一個說法,5000元也好,10000元也罷,都不過是“跟著感覺走”。有位深圳市民在網(wǎng)上發(fā)帖,可謂一語中的:“首先要確定富人的概念,如果月收入5000元就算富人,那么這個富人在深圳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娶不起老婆,僅僅是維持生存而已。”
相比之下,倒是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的說法有點靠譜。他曾透露,今年調高起征點后,工薪階層納稅人數(shù)占全國職工總人數(shù)比例將由50%左右降為30%左右。那好,是不是將這30%的工薪階層視為納稅目標,只要納稅人超過這一比例,就必須調整起征點?又或者,如不少專家所建議的,將起征點與每年的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掛鉤?
有稅務專家強調,我國現(xiàn)在還不具備實行個人所得綜合稅制的條件。問題正在于,“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硬上”分類所得稅制,雖說降低了稅收征管成本和操作難度,卻損害了公平稅負、調節(jié)收入的稅收原則,再加上不知依何而定如“神仙數(shù)”的起征點,真是不給“拎”出來成為公共議題也難!
一切財政活動,都是決定公共物品的供給數(shù)量和稅負分擔的公共活動;因此公共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前提條件是公眾(經濟人)的合意或一致同意,公共財政的決策也應當是公共選擇的過程,如通過民主決策達致的政治均衡來決定起征點。無論個稅的制度安排,還是個稅起征點的確定,都應合法透明地納入公共選擇的軌道。若非如此,今天可以因稅收增加、經濟下滑而減稅,明天說不定就因稅收減少、經濟膨脹而加稅———似乎都有道理,卻都沒有任何說出個所以然的根據(jù)。(伊 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