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寶級作家馬丁·瓦爾澤日前訪問中國,與中國作家莫言進行了一場文學對話。莫言在發(fā)言中表示對瓦爾澤先生提出的“一個作家要對社會批判,首先指向的是他自己”的觀點深有同感,并列舉了自己作品的經(jīng)驗,“與其說我在寫別人的命運,不如說在寫自己的命運;與其說在為別人吶喊,不如說在為自己吶喊!
“瓦爾澤先生提到的一個作家對社會批判,首先指向的是他自己,這和我的想法非常的吻合!蹦栽谘葜v開場指出,“我為什么喜歡寫小說,就是因為我能夠在小說里把平時很多不能說、不敢說的話在作品里借著別人的口說出來,《紅高粱》這么多年以后再回頭看是一部年輕時的作品,這里面有感情、有愛情,我當時愛上了一個女子,但是不敢說出來,小說里奶奶在高粱地里躺著那一大段話,把我心里面對一個美好女性的感情全部都宣泄了出來,很多評論家發(fā)現(xiàn)不了,讀者也發(fā)現(xiàn)不了!蹦杂哪鷦拥闹v話博得瓦爾澤會心一笑。
對話現(xiàn)場,瓦爾澤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摘抄了莫言作品中的很多引文,充分地顯示了德國人做事的嚴謹,在閱讀了莫言的《紅高粱》和《天堂蒜苔之歌》兩部作品后,瓦爾澤發(fā)現(xiàn)莫言作品中對歷史的表述與德國作家是完全不同的,“德國作家柏爾的很多小說也在寫戰(zhàn)爭,但是我想說德國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是沉重的,但是莫言的小說里關于戰(zhàn)爭的描述卻是很美好的。莫言講述的歷史沒有限制,沒有恐懼感。”
莫言說,“我寫作時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很多年了,當時的狀態(tài),日本軍隊是什么樣的,我是根本不了解的,就必須充分調(diào)動想象力,我雖然沒殺過人,但殺過幾次雞,我會把殺雞的感覺轉移到小說里殺人的想象,雖然我沒有見過真正的日本士兵,但我已經(jīng)在電影和小說里見過,然后就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想象,想象成‘文革’期間,我在農(nóng)村期間那些打我、罵我的村干部,穿上日本人的軍裝,就成了我想象中日本兵的形象,后來事實證明沒有人說我寫的戰(zhàn)爭不像!
關于提到作品中的“殘暴”和“惡”的問題,莫言坦言可以商榷,是不是可以少一些,或者進行弱化的處理,但是他強調(diào),“我們都希望人性是完美的,但是總有很多的不如意,悲慘事件就有可能發(fā)生,作家必須要有勇氣面對,而且也應該在小說里面暴露它,我覺得文學不是一塊遮羞布,作家應該有勇氣暴露丑和惡,當然這會刺激某些讀者,讓大家看了之后會很不舒服,說,‘作家怎么能寫這樣的東西,你應該寫美好的東西’,但我覺得僅僅描寫美好是不負責任的,這是我多年來為自己辯護的一個理由。”
羅皓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