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人的“黃埔情結”
梁 慧
1925年,當單懋統(tǒng)風塵仆仆地到達廣州,擔任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后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大隊教官時,他并未意識到,這竟開啟了單家?guī)状穗y解的“黃埔情結”。
單懋統(tǒng)之子單培新,繼承父親遺志,于1939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第十六期,畢業(yè)后參加了豫南、中原、豫西等抗日會戰(zhàn),還曾隨傅作義參加了北平和平起義。單懋統(tǒng)之孫、單培新之子單補生,深受先輩幾代人獻身革命的影響,致力于黃埔軍校及民國軍事歷史的研究,并收集黃埔軍校文物,耗盡心血延續(xù)著黃埔血脈。黃埔四期同學錄,就是單補生最珍貴的收藏之一。
這本同學錄正式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同學錄》,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由黃埔軍校政治部編輯出版。紙本是16開,全部為銅版印刷,共計五百二十余頁,印數(shù)為3000冊。經(jīng)歷了近百年的滄桑,如今存世的已經(jīng)不多。單補生收集到的這本,其封面、版權頁早已不在,其中偶有缺頁,不過同學錄中的照片、字跡依然清晰,整體上保存得比較完整。
翻開這本同學錄,最先看到的就是“親愛精誠”四個字,這是校長蔣中正親筆題寫的校訓。此后還有影印的廖仲愷詩詞手稿,各級黨政要人題詞、錄序、校容、練軍事演習、教職員、各科學生戎裝照片等,是一本關于黃埔四期詳盡的歷史資料。在同學錄印發(fā)之時,漢口《民國日報》還曾專門刊發(fā)了一則《黃埔第四期同學錄辦事處通告》,對同學錄的印發(fā)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據(jù)單補生介紹,黃埔軍校同學錄的編纂,不論對學校,還是學生,都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大事。對于校長蔣中正來說,同學錄的存在能夠在黨內(nèi)和軍方鞏固“黃埔系”,將黃埔出身的將領牢牢控制在自己身邊;對于大部分軍校學生而言,同學錄不僅能夠加強同學之間的友誼,更是一種身份的肯定。
黃埔四期從1925年7月到1926年1月在全國招生,許多革命青年通過九次考試,分七批入校,學生人數(shù)總計2654人。1926年3月1日正式開學,學習科目有步、炮、工、政治和經(jīng)理五科,于同年10月畢業(yè)。在本期,學校校名正式從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期間,正值第二次東征和會師北伐之時,許多學員在入學伊始就被派出駐守惠州、衛(wèi)戍廣州、警戒虎門等。7月,北伐開始,黃埔四期的學生相繼被派入國民革命軍八個軍內(nèi)擔任連長、連黨代表、排長、班長或戰(zhàn)斗骨干等基層領導職務。
在北伐戰(zhàn)爭中,黃埔四期的學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一大批學員都成為日后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共產(chǎn)黨方面,十大元帥之一的林彪就是黃埔四期生,還有中將郭化若、倪志亮、唐天際等人;在國民黨方面,則有一級上將劉玉章、胡璉、高魁元、追贈上將胡長清,二級上將羅列等名將。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