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著名笑星周立波與他患難與共的搭檔關(guān)棟天分道揚鑣。當(dāng)事業(yè)如日中天之時,他們卻選擇了分手,新聞看后,總覺“余音”難揮走。這“余音,不是美韻悅耳,倒像如鯁在喉。
“恩斷義絕”的事一傳出,便招致網(wǎng)壇與報苑一片熱議,但多是就事論事,或指責(zé)周立波“不義”,或辯護說“合久必分乃正!,或猜疑“分手為錢 ”……
我卻想一探周立波叫的那聲“哥”。關(guān)棟天的確是恩人:1990年,周立波因傷人事件入獄,離開表演舞臺,但與關(guān)棟天不斷聯(lián)系;2006年,關(guān)棟天不惜以“前半生積攢的演藝名聲”作“賭”,力主保周立波重登舞臺;2008年,在關(guān)棟天策劃下,周立波在上海演出《笑侃三十年》獲空前成功,而在最初,連贊助商都尋覓不到,多虧關(guān)棟天八方奔波,方才有這場首演……遇到這樣一個恩兄,周立波叫“哥”,自是出自真心。
而今業(yè)已反目,且“反”的全不顧了當(dāng)初的恩,有周立波最近的微博佐證:“十年前的一碗泡飯,總不能天天鮑魚魚翅伺候吧?”奇怪的是,已經(jīng)將恩拋棄得如此“理直氣壯”,居然還宣稱“我這個人特懂感恩”、“他永遠(yuǎn)是我哥,我會隨叫隨到”云云,誰信?
更奇怪的是,但凡“恩斷義絕”的,都喜歡叫那聲“哥”。譬如范偉跟趙本山,與周立波跟關(guān)棟天,情形驚人的相仿!范偉原先說:“從1993年開始,本山哥他就帶著我,一直到今天……”不惟如此,就在他倆分手后,范偉離開沈陽欲上北京,還是趙本山幫他調(diào)入的煤礦文工團。而今呢,趙本山說:“我想邀他一起上春晚,打了幾天電話都不接,最后只發(fā)了個短信,說,對不起,太忙了,顧不上!”請他參加《關(guān)東大先生》的發(fā)布會,也不來。趙本山調(diào)侃道:“人家現(xiàn)在腕多大了,能來演就等于借人光了……”話說得固然是有點心火,但其間隱隱透出的,分明是無奈的心寒。即便成了這樣,范偉竟仍舊對外表白:“本山永遠(yuǎn)都是我大哥,啥時需要,招呼一聲我會到。”頗具嘲諷的是,連電話都拒接,“哥”如何叫?你又怎會到?
如果因錢難再合伙,就明說是“錢問題”;如果因“演”不到一塊,就明說是“搭檔問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散就散了,分就分了,得把事行得磊落,把人做得光明。再說,孰是孰非,自個兒心知肚明;更何況,“頭頂三尺有神靈”,誰昧了良心,善惡有報,自己再怎么“王婆賣瓜”,沒用的。
尤其是演藝界,你的心真,你的“角兒”才真;你假情假意,又怎能扮出臺上的那個“真”?“先做人,后演戲”的真諦,也許在這兒。
實實在在已經(jīng)不是“哥”了,卻還要一次次在大庭廣眾中叫那聲“哥”,不但在迷惑“哥”,也分明是戲弄聽眾。
這種假,是不是也是一種“社會病”?該不該也來個“3·15”?
姚泰和 摘自強國論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