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朝陽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已開始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的亮點之一,是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現(xiàn)今的改革,但凡涉及人,就變得“敏感”,寫在紙上的亮點也就因此變成實際工作中的難點。教育去行政化早已是共識,如今又將上升為國家意志,當然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但要落實起來,還真不容易。有專家說,不能認為規(guī)劃綱要寫了這樣的話,就會立即有大動作。這是大實話。
在官本位意識濃厚的社會,被行政化扭曲的東西很多,比如,央企可以有行政級別,高校為什么就不能有?這種風氣將給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帶來壓力。再說,高校從泛行政化變?yōu)槿バ姓喼笔歉念^換面,幾乎與脫胎換骨相當,更不免觸碰既得利益。而且,高校行政化之普遍形成,主要原因不在高校本身,恐怕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門一手造成。從技術(shù)層面看,遽然取消現(xiàn)行高校管理模式,而沒有設(shè)計出比較成熟的替代辦法,必將給高校導致極大混亂。當然,這些因素都不應(yīng)動搖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方向,但若沒有勇猛精神和堅韌意志,也難以實現(xiàn)預期目標。
教育的行政化問題看上去千頭萬緒、盤根錯節(jié),仿佛無從下手,但只要抓住了“牛鼻子”,或者就能找到突破口。在我看來,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的“牛鼻子”和突破口就是校長的去行政化。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行政化管理傾向有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學校管理的行政化傾向,一是學校內(nèi)部管理的行政化傾向。這兩個方面都與校長有關(guān),前者是“抓校長”,后者是“校長抓”:政府以行政手段“抓校長”,校長又如法炮制地抓學校內(nèi)部管理。這樣做的結(jié)果,學校想不泛行政化都難。而這兩個方面中又以前者為關(guān)鍵,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政府怎樣“抓校長”的問題,“校長抓”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政府怎樣“抓校長”?首先要制定校長的標準。2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和網(wǎng)友連線時說,要讓教育家辦學。教育家當然要熱愛教育,更要懂得教育。若以此為標準,則行政官員、一流學者都未必是合適人選,已經(jīng)占據(jù)校長職位的應(yīng)當主動挪位。其次是校長如何產(chǎn)生,F(xiàn)在都是任命制,重點學校的校長由國家任命,地方學校由地方政府任命。如果堅持任命制,則此種模式的通病(比如只對上負責、不對學校負責,如頻繁調(diào)動帶來的短期行為)在校長身上也很難避免。有人提出用招聘的方法來選拔校長,這比政府決定更容易去除校長的行政化色彩,值得考慮。再次是對校長如何考評。任命制下是組織人事部門考評校長,這自然荒唐。但去行政化后,誰來考評、如何考評校長,確是一新課題。筆者以為,至少在改革初期,對是否能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學校治理結(jié)構(gòu),應(yīng)當成為考評校長的一個重要方面。還有,如何對校長進行日常監(jiān)督,教師、學生在校長負責制架構(gòu)中處于什么地位、發(fā)揮什么作用,都應(yīng)當進行深入調(diào)查研究。
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效果不難判斷,只要看看是一心搞學問、誨人不倦的吃香,還是教職員工都削尖腦袋想當官,就能約略推知。而教育去行政化改革的成敗,端賴于政府能不能做到謹守政校邊界。實在說來,這些年出現(xiàn)的教育行政化與官員博士化現(xiàn)象,不過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行政權(quán)力不受制約深入侵入教育領(lǐng)域結(jié)出的惡果。能否不像從前那樣“抓校長”,正是對政府推行教育去行政化改革之決心與誠意的第一個考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