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學而言,教學中的幽默、激烈,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都是需要的。但是,那些基本的知識點、歷史觀,還須向同學交代清楚。因為,我們無論怎么說,短時間還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
高三最后一堂課上用京劇與學生道別;把拿破侖說成是一個“很夠爺們兒的人”;用“蛤蟆吞恐龍”來比喻“偷襲珍珠港”事件……日前,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幽默風趣的中學歷史課視頻片段,并迅速走紅。而上課的這位歷史老師袁騰飛被網(wǎng)友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6月26日《北京青年報》)
由于講課方法和內容的新鮮,不僅學生歡迎,而且能在網(wǎng)絡上走紅,應該是一件好事。不僅中學里,就是大學歷史系的課,要上好都是不容易的。歷史課和其他所有課程一樣,有自己的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藝術,只有符合這個規(guī)律,富有藝術性,才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饒有興趣。然而,中學的歷史課卻非常難上,原因很復雜。
按照現(xiàn)在的教學安排,初中階段有歷史課,高中階段也有歷史課,有些內容是重復的,這對學生來說,知識的新鮮度就降低了。而對于接受知識階段的中學生來說,課程內容的新鮮感是很重要的,因為新鮮的內容比較容易刺激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欲。
另外,中學階段的歷史課,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歷史知識,主要是一些相對確定、穩(wěn)定的歷史內容,這種課的上法,和大學里帶有比較強的研究性的教學有一定區(qū)別。中學階段還是應試教育色彩最強的一個教學階段。老師必須按照考試的要求,把規(guī)定的知識點介紹清楚。由于中學歷史課是副課,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最常見的方法,是明確知識點,強化觀點,死記硬背,這就容易導致課程枯燥。因此,中學歷史老師要把課講好,是很不簡單的。在講課過程中說一點地方話,有一點激情,甚至有一點調侃,都沒有什么關系。學生愛聽,并且能接受,這是最重要的。
現(xiàn)在,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也改變了歷史知識普及、歷史教學的面貌,積極的意義不可低估。當然,也要看到,電視網(wǎng)絡的大眾學習功能,和中學、大學學生的專業(yè)教育功能,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適合在網(wǎng)絡上熱銷的東西,不一定完全適合于專業(yè)的教學。但就中學而言,教學中的幽默風趣,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興趣,增加學生接受知識的可能,都是需要的。
但是,那些基本的知識點、基本的歷史觀、基本的歷史理論,還是必須向同學交代清楚。因為,我們無論怎么說,短時間還無法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的升學考試,特別是高考,試卷的評分還是要緊扣知識點的。否則,考試的公平性無法保證。
因此,歷史老師應該不斷學習,擁有豐富的知識背景,精湛的講課藝術,而不應該生硬、古板、枯燥,把博大的歷史內容變成干巴巴的理論教條。也許,這就是袁老師為我們提供的啟示。(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良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