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夏潔
33歲,1974年出生在北京東四八條胡同11號院。2001年她到澳大利亞留學,2003年回國,目前在一家公司做藝術展覽方面的工作。
她從小在四合院里長大,四合院對她來說就是現(xiàn)實的生活。在今年的東四八條胡同拆遷中,她以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作為自己的底線,要求保住自家的小院。
她的高調引來媒體的關注。她說所做的這些,目的只有一個,保住家,讓四合院和胡同這種老北京的生活狀態(tài)從自己的手中延續(xù)下去。
5月19日,周末午后的東四八條胡同顯得有些沉寂。胡同兩側高高的洋槐搭在一起,把烈日擋在了外面。只剩幾處有稀疏的光線擠進來,斜斜地照在路邊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上。穿著睡衣的居民端著盆出來,和鄰居停下來拉拉家常,“嘩”,水潑在地上的聲音,清脆響亮。
夏潔,短衫長裙,頭上綰了一個髻。敲響鄰居高阿姨的門,她熟門熟路地進到客廳,靠在沙發(fā)上喝茶。隨后拿起桌上擺的桑葚吃個不停,大著嗓門喊,“阿姨,這桑葚哪兒來的?”頭上的簪子穗兒隨著說話聲,不;蝿印
一進四合院,夏潔就成了老北京的敞亮丫頭。
夏潔一家和高阿姨家是幾十年的鄰居,兩家都有一套四合院,都在東四八條胡同住了50余年。現(xiàn)在她們又共同面臨著一個問題——拆遷。
東四八條近90戶居民,真正站出來公開反對拆遷,并申請行政復議要求撤銷拆遷決定的,只有夏潔一個人。
姥姥的石榴樹
在夏潔出生當天,姥姥在四合院的盆子里種下了一棵石榴樹夏潔家的四合院是1948年太姥姥花錢買下來的。太姥姥,姥姥、姥爺,媽媽,夏潔幾輩人都住在這個院子里。
夏潔的母親已年近古稀,在她的記憶里,東四八條11號院被當時的小伙伴稱作東四八條大花園。夏潔的姥姥愛種花,院子兩邊是花壇,月季,什么花都有,死不了。正房和偏房之間種了太平花,院子里還擺了一個金魚缸。夏潔的太姥姥養(yǎng)了雞,雞糞用來給院子中央搭了架子的黃瓜施肥。當時家里只有5口人,東房里住了一個租客。每天下午,租客都會搭一個藤椅在黃瓜架下乘涼。
她家連接前院和后院的過道,夏天都是穿堂風。夏潔母親就坐在里面,學著做些女紅,拿著鄰居家的名著瞧。或者和小伙伴們在院子里玩跳房子,抓羊拐。
夏潔的母親一提起院子以前的樣子就興奮,邊說邊替夏潔遺憾,“可惜當時你沒趕上”。
夏潔出生的時候,院子里已經住滿了人家,也搭建了一些棚子,她們一家只占了一間北房。在她出生的當天,姥姥在盆子里種下了一顆石榴樹。
這棵石榴樹陪了夏潔30多年,她小時候的照片里也總有這棵石榴樹的影子。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這個關于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寫照,到了夏潔這里,只有石榴樹了。石榴樹上結的是酸石榴,她小學的時候為了減肥,拼命吃到牙倒。
即使只有十幾平米的房子住著,夏潔說,小時候的她依然感到快活,每天和小伙伴在東四八條胡同里打鬧。胡同的洋槐那時候就已經很高,一打藥,到處是從洋槐樹上掉下來的“吊死鬼兒”,她抓一把去嚇唬小丫頭。
胡同里都是老街坊,互相幫持。在夏潔看來,那時候院子里也很和諧,誰家要修房子,頭一天就會在院子里喊幾遍“上房了,上房了。”第二天,其他房子里的人就會注意自己的隱私,把窗簾拉起來。
姥爺?shù)墓腔液?/strong>
姥爺未能在老院子離世,囑托夏潔把他的骨灰放在北房滿一年夏潔對四合院最深的記憶,除了姥姥在最逼仄的地方也不斷種花,就是紅紅的房產證。1984年,10歲的她看到姥姥拿著一個紅色的本子說那是房產證。她才明白整個院子都是自己家的,姥姥說是國家困難,所以要替國家承擔一些住戶。夏潔說,那時候特別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小床上也要拉個簾子。知道之后,她抑制不住,就沖到院子里喊,“房子都是我們家的”。
嚇得媽媽使勁往家拽她。
這一刻,對夏潔影響深遠。
一直到今天,夏潔反復強調的就是四合院是我們家的,是私產,應該由自己決定自家四合院的命運。2003年所有的房客都被騰退了,夏潔知道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修復。要把自己的家修復好,修復成太姥姥剛買下來的樣子。讓姥爺、媽媽舒舒服服地在家里呆著。
可是,夏潔的姥爺沒有等到那一天。
去年年底,夏潔的姥爺去世了。他是在養(yǎng)老院里走的,臨終前一直鬧著要回東四八條11號院。夏潔拿DV拍了院子,放給姥爺看?戳吮狈康牡鼗,由于東四九條的拆遷被震歪了,姥爺悶聲不響,不再提回院子的事情。去世前,他告訴夏潔,要把他的骨灰放在北房滿一年,不能告訴街坊他死了。夏潔說,姥爺特別在意別人知道他沒有死在家里,“骨灰放滿一年,就算死在家里了”。
夏潔說,他們幾輩人把四合院當家,他們愛這個住了一輩子的老北京四合院,“沒什么比它更重要”。她一直認為,修復四合院是在和時間賽跑,但她沒跑過時間。
夏潔的小冊子
四合院被列入拆遷范圍,她鉆研法律條文申請行政復議在澳大利亞有過兩年留學經歷的夏潔,2003年回國后就著手準備修復院子,木材、磚瓦一直在順義一個倉庫里放著。她給自己定的開工日期是2007年3月。3月16日,《物權法》通過的當天,她在比利時出差。她還記得,那時她接到朋友電話,高興得有點忘形,大喊了一聲“開工”。
第二天她就回國了。
她準備把四合院修繕一下,做一個廉價的家庭小旅館。青磚青瓦,來北京的人住在里面,可以溜達著看老北京人下棋,到菜市場買菜,讓外面的人真正了解北京的市井文化。從事藝術展覽工作的她,還想把四合院給一些中國青年藝術家做免費展覽。她的丈夫是希臘人,她希望丈夫能和她住在她成長的地方。
可是,事情突然有了變化。3月29日,東城區(qū)房管局向開發(fā)商發(fā)了拆遷許可證,之后東四八條貼出了拆遷通知,夏潔家500平方米的房子屬于拆遷范圍。
媒體、文保專家陸續(xù)來到胡同里,東四八條拆遷地文物價值已引起爭議。夏潔說,她突然意識到有那么多沒有切身利益的人在保護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斑@是我的家,我更責無旁貸”,夏潔把家的保護和北京歷史的保護聯(lián)系到了一起。
現(xiàn)在,她像渾身長滿了刺,說起話來講究穩(wěn)準狠,有步步緊逼之感。以前不懂拆遷法規(guī)的她,現(xiàn)在整天隨身攜帶著印有法規(guī)條文的小冊子,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看。她說,任何不合法的東西,如果讓她抓到了,她就像王八一樣咬住不松口。
拆遷開發(fā)商給她打手機,她先質問開發(fā)商如何知道她的手機號。有一個人在拆遷的會議上自稱是東城區(qū)政府工作人員,她立刻打電話到東城區(qū)核實,知道沒有這個人后,她打電話報警。拆遷公告上寫的是必須服從,她立刻去信訪辦反應,說我們?yōu)槭裁幢仨毞䦶,說這樣的用詞不利于建立和諧社會。
“我知道這些沒用”,夏潔說這些是歪招。提起她的“歪招”,她常哈哈大笑。她說,這時候要抱著拍賀歲片的心態(tài),不能太沉重,她要教會他們尊重法律。
鉆研有關拆遷的法律條文后,夏潔知道了有行政復議法。她幾次跑到東城區(qū)法治辦咨詢此事。最近,她到東城區(qū)行政復議部門,請求復議東城區(qū)房管局核發(fā)的拆遷許可證,并請求撤銷。理由是事先沒有通知她,作為利害關系人,她沒有了要求聽證的機會。
不斷有媒體采訪她,她從來不拒絕。她說,這也是有效途徑。
胡同的穿堂風
夏潔說留不住四合院,心目中的北京味兒就沒了,悠悠然的生活方式也沒了東四八條胡同的平靜也被打破了。高阿姨已經沒有心思織毛衣了,她每天都要出去看看,哪家拆了,拆到了什么程度。
她的大孫子突然對她說,“奶奶,我生在這里,我就喜歡住平房,哪兒也不去”。高阿姨說,房子就像衣服,衣服破了洞補補還能穿,自家房子壞了,會好好修它。為什么一定要拆呢?
這一陣子,街坊見了面都在說這個事情,有的是公房,有的是私房。不知道對方的心思怎么樣,有很多話也問不出口。
很多居民說,不知道胡同的未來會怎樣,這些街坊會怎樣。
年初,夏潔怕母親受到拆遷的困擾,已經一起搬出了老院子,在望京租房住,F(xiàn)在,院子里只住著幾戶房客。
夏潔說,她能體會有的人想走的心情,她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是希望拆遷方能夠也尊重這些私房主的選擇。
夏潔說,她的選擇是,留住房子,如果留不住,就再也不回中國了,“祖產都快沒有了,沒有什么再可失去的了”。在她看來,房子一拆,就沒了安全感,心目中的北京味兒就沒了,悠悠然的生活方式也沒了。她能做到的是,收集報道此事的報紙,留給以后的孩子看,告訴孩子們他們努力了。
對于有人說她拒絕拆遷是為了錢,她眉毛一挑,說,為了錢怎么了?她說從來不覺得為了錢有什么丟人的。但在這個事情上,她最想要的是她的院子,那是家。
她申請行政復議的事情還沒有結果,拆還是不拆,就像院子里的楊樹葉子,嘩啦啦地響著,搖擺不定。
夏潔站在老院子里,和她同歲的石榴樹已經干枯,下面又抽出了新芽。她倚在那個有穿堂風的過道里說,她就是四合院里的一個特北京的姑娘,她舍不得北京。但是,她不想以后孩子長在北京,卻不理解鄰居隨便到自己家里拿醬油是怎么回事。
夏潔還記得,自己在北京市小學生作文比賽中獲過獎的那篇文章,題目叫“我愛北京話”,在作文的最后,她是這樣寫的,“我長大以后要像老舍一樣,用老北京土話寫北京,寫北京的胡同”。夏潔說,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胡同,從小到大,是她實實在在的生活。(張寒 王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