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一日電 題:穿行香港的“清明上河圖”
中新社記者 于晶波
在香港高樓林立的中環(huán)和商場林立的銅鑼灣中間,有處奇妙的所在。這個名喚“灣仔”的地方,既有老舊的街道、市井的余韻,又有現(xiàn)代建筑和權力機構的“攻城略地”,時光在這里被高度壓縮,濃縮成一幅香港的“清明上河圖”,張掛在港島北岸的中央,涂涂抹抹這座城市時光隧道里的故事。
以方向或年代為坐標丈量灣仔,可以驚奇發(fā)現(xiàn),庶民的,廟堂的,最老的,最新的,都在這里共冶一爐。在生于斯、長于斯的灣仔居民眼中,這里本身就是香港城史的“縮寫本”,不同文化、新舊樓宇、各式交通工具在這里并肩而行,猶如一條條掌紋,在城市的手心中或并行不;蛩榻蝗。
在靠近海岸線一側的灣仔北部,嶄新的建筑在老舊的街道上拔地而起,氣派的摩天商業(yè)樓和政府大樓在這里吞吐著衣著考究的白領和公務員。在摩天樓和政府大樓中間,則是會展中心和金紫荊廣場,香港九七回歸之后特別是“自由行”之后,這棟不斷被擴建的建筑和這個面積不算大的廣場,便以不同角度高頻率出現(xiàn)在內(nèi)地游客的取景框里。
伴隨著填海工程不斷推進的海岸線,“擴版”后的灣仔成就了現(xiàn)代的繁華。因填海而得的莊士敦道、杜老志道、史釗域道及菲林明道,現(xiàn)已成為灣仔區(qū)熙來攘往的主要道路,食肆、大賣場、時裝店沿街而立。燈紅酒綠的駱克道,則坐滿了金發(fā)碧眼的老外們,在酒精和咖啡因的發(fā)酵下,升級著周末和節(jié)日的快樂。
灣仔的另一半故事在南部。
與北灣仔的現(xiàn)代相比,南灣仔則停留著許多舊時光的回憶。雖然著名的灣仔街市被“招安”,搬進了氣派的大樓里,雖然喜帖一條街——利東街被納進了房地產(chǎn)商的競標名單中,但在南灣仔的太源街、春園街、石水渠街,市井的味道仍然濃郁撲面,古老的香港在這里鎖定了腳步。
上午時分,大片露天街市便會在太源街、春園街、石水渠街上開始一天的生意。這里細窄的街道,是本地主婦與印菲女傭一起討價還價的地方,印巴人也是這里的?,可以用流利的粵語詢問雕著“招財進寶”四個大字的翠玉價格。
舊灣仔郵局、灣仔警署、和昌大押、大金龍浮雕是南灣仔古舊歲月的光譜,如今,用路牌或箭頭的方式,指引著現(xiàn)代人發(fā)思古幽情的腳步。石水渠街上的唐樓——藍屋也是南灣仔歲月年輪的標注,醫(yī)館和民居,灣仔民間生活館和GIFT SHOP在藍屋細窄的木質(zhì)樓梯上相遇,擴散著城市的懷舊因子,安靜的仿佛能讓人聽到時間的呼吸。
灣仔區(qū)還有依山而建的洪圣古廟、供奉北帝銅像的北帝廟。這些中國的廟宇與白色的錫克廟,西式的基督教堂,一同在灣仔區(qū)接受各自信徒的朝拜,素描著多元的香港。
由木質(zhì)到混凝土,由唐樓到摩天樓,由滿臉風霜到摩登世紀,灣仔的身份在現(xiàn)代與古舊、民間與官方的切換之間,微縮了城市的空間記憶,集結了香港的前世今生。(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