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在“一個哀傷者的國家”,人們需要的,正是一座供仰望、供依靠、供懺悔的神像
公元2000年前的某一天,喬治·W·布什對競選總統(tǒng)仍然猶豫。他的母親、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同他上教堂,牧師布道講起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排除萬難走出埃及。芭芭拉用手肘碰碰小布什:“這是在說你呢!毙〔际踩缡芴靻,決意參選。
如果說,8年前小布什抓住上帝的袍子,出現(xiàn)在美國人面前,那么對于2008年的美國而言,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就是上帝。
神像
在華盛頓坐地鐵,好幾次看到一頂用亮石拼出“Obama”(奧巴馬)字樣的黑色編織帽一閃而過,帽子下面大多是黑人臉孔。后來讀到,《時尚》主編安德烈·利昂·托利最近也一直戴著這樣一頂售價20美元的帽子,四處標榜他的“時尚宣言”。
2008年8月28日晚,奧巴馬參加民主黨代表大會,正式接受黨內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并發(fā)表演說。會議召開前,奧巴馬決定將演說地點從黨代表大會現(xiàn)場轉移到當?shù)匾粋足球場,以便容納更多聽者。足球場容量為75000人,而他本人,也得以被450盞聚光燈同時打亮。這是民主黨歷史上第一次為了一場講演,更改大會地點。
“如果有人說,奧巴馬獲勝是因為正值金融危機,那么他只說對了一半。他贏了,因為他展現(xiàn)了如何面對危機。”專欄作家喬·克萊因寫道。
不止一次,聽美國人談論奧巴馬時,更多不是關于他的政策,而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他表現(xiàn)出超人的自控力。如果沒有電視辯論,肯尼迪當年不一定贏得了尼克松。而在電視的時代,奧巴馬注定成就王道。
看不到他有一絲慌亂,他永遠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兩年多漫長的選舉之路,明槍暗箭,未能在他臉上留下壓力,至多是《時代》雜志女攝影師拍到過,他在一所大學穿著深色西服做引體向上的背影。
伊戰(zhàn)泥潭、金融海嘯,“美國正變?yōu)橐粋哀傷者的國家”。他們需要的,正是一座供仰望、供依靠、供懺悔的神像。
世界人
美國作家比科·萊爾利兩年前帶著孩子去夏威夷度假,巧遇奧巴馬——當時后者已宣布兩周后競逐總統(tǒng)。同樣在度假的奧巴馬全然不覺被打擾,與他大談當?shù)氐臐h堡包、玩樂的地點、正在閱讀的書籍……
“并不意外,他的生計就是關于‘贏得好感’!比R爾利受寵未驚,“但意外的是,我突然感到,他就像我們在巴黎,在香港,在中東碰到的那種人,很難馬上說出他來自哪里,但又似乎跟哪里都沾邊……他自己也談到全球化、地球村!
說實在的,一路選來,自然愿意看到奧巴馬睥睨群雄、光芒四射,但當他優(yōu)勢明顯的時候,我卻對自己說,他還是做明星吧,不是總統(tǒng)。這場選舉,越來越像加長版“美國偶像”。
然而,11月4日的那個晚上,當不分膚色的聽眾,隨奧巴馬發(fā)表勝選感言而淚流滿面,如癡如醉,我開始理解,奧巴馬所代表的“變革”是如何正中美國人心坎。
7年前,“9·11”發(fā)生的第二天。一個在北京做導游的朋友告訴我,他接待的美國團落地,一個老太太哭喊著跟他擁抱:“一切都變了!”7年中所發(fā)生的,所改變的,不僅僅是幾次戰(zhàn)場上的勝負。美國被改變了——為了更多安全,孤立了自己。
托馬斯·弗里德曼曾經(jīng)寫過,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從與周邊社區(qū)融為一體的便利之地,遷入遠離鬧市銅墻鐵壁的城堡,“連只鳥都飛不過”,隔絕了所有可能。
美國擁有了更多安全,卻失去了與世界的交流與創(chuàng)新,更無從帶來希望。美國需要重新融入世界。而奧巴馬本人,正濃縮了美國所面對的矛盾:如何令黑膚色與白人血統(tǒng)共處?如何安撫非洲老鄉(xiāng),又不令本土親戚難堪?如何把印尼穆斯林學校同哈佛大學聯(lián)系起來?
奧巴馬一輩子為自己尋求的答案,正是今日美國所面臨的問題!安辉偈欠侵抟岬拿绹辉俜謥喼抟岬拿绹,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他的勝選證明,對于今日美國,今日世界,重要的,不是他來自哪里,而是他去向何方——將帶領一個國家去向何方。
競選機器
奧巴馬擁有一支競選“軍團”,已經(jīng)不再是秘密。選舉團隊一般是即興組合,如小型爵士樂隊,而奧巴馬則建立起一支合作無間的交響樂團。他們高效而低調,務實而節(jié)約,杜絕內訌,對外嚴謹,榮譽全歸奧巴馬。
這同樣惹來猜疑:奧巴馬會不會只是完美的競選機器,而對領導國家一無所知?
“希望政治”的主題,是由曾經(jīng)為克林頓撰寫名言“通往21世紀的橋梁”的大衛(wèi)·阿克塞爾羅德一手包辦;講演稿中的感性小故事,常常由瓦萊麗·賈勒特在飛機上提供;科技投資公司幫助他們用維基百科的方式更新選民資料庫……甚至有了“奧巴馬管理學”一詞。
不過,隨著競選團隊功成身退,奧巴馬揭曉的“安全團隊”、“經(jīng)濟團隊”、“能源團隊”等,仍然凸顯務實與專業(yè)的原則。
沒有什么不可能。希望與風險同在。而美國人選擇的勇氣證明,立國兩百年之后,這個國家仍在自我完善之中。 (周軼君)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