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從雄偉長城到秀美珠江 "亞運號"見證20載大國疾行

2010年11月12日 2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1月12日晚,第16屆廣州亞運會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煙花璀璨。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廣州第十六屆亞運會開幕式啟動珠江巡游《一江歡歌》,45個代表團的燈光彩船暢游珠江。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中新社廣州11月12日電 題:從雄偉長城到秀美珠江 “亞運號”見證20載大國疾行

  中新社記者 翁陽

  2010年11月12日晚,婉約秀美的珠江兩岸火樹銀花、分外璀璨。承載“激情亞運、和諧亞洲”理念的第16屆亞運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2000多年來南中國海最重要港口的廣州,經過多年精心籌備,迎來了其歷史上最為恢弘的一次國際派對,這也是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之后,近兩年來中國奉獻的第三場世界級盛會。

  盡管奧運和世博的成功光環(huán)以及今年南非舉行的世界杯,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人對廣州亞運會的期待與熱情,但若回望20年前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時的風風雨雨,則會難抑滄海桑田之感慨。

  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舉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型活動,彼時正逢鴉片戰(zhàn)爭150周年及奧運軍團鎩羽漢城。在那段特殊時期,6億元人民幣的亞運資金缺口成就了一句流行語——“今天你捐了嗎”,“人人關心亞運,人人為亞運出力”是當時真實的社會寫照。

  以“團結、友誼、進步”為主題的北京亞運會的圓滿落幕與中國軍團狂攬183金的出色表現,為這個致力推行改革開放的東方大國提供了強大的自信和動力,而以中華民族象征的萬里長城為背景的勁曲《亞洲雄風》成為一個時代不可磨滅的國民記憶。

  20年后,當在民族復興道路上一路疾行的中國將“亞運號”駛進珠江時,她已躍至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國,成為世界舞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對于即將繼上海、北京,成為第三個進入中國GDP萬億俱樂部的廣州而言,其2009年經濟總量已達到20年前舉國GDP的六成,而作為改革開放尖兵的廣東全省GDP更逼近4萬億,亞運會無需再為資金問題發(fā)愁。

  或是一種巧合,從北京奧運會代表的環(huán)渤海、上海世博會代表的長三角、再到廣州亞運會代表的珠三角,中國在不經意間由北向南,向世界依次展現出三大經濟圈的發(fā)展成就。

  類似奧運和世博,沒人能否認舉辦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環(huán)境改善、巨大的商機和后續(xù)經濟效應、政府對于大型國際活動市場化運作手段的日趨成熟以及以志愿者精神為代表的社會財富。

  綜合國力的蒸蒸日上與京奧問鼎金牌榜的巔峰體驗,令中國面對國際盛會時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不會再過于計較獎牌榜得失,國民心態(tài)更趨淡定和從容。廣州亞組委更看重“安全”和“文明”這兩塊大金牌,更希望亞運會能夠成為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增進亞洲國家了解和友誼、展示嶺南歷史文化、社會廣泛參與的共同節(jié)日。(完)

參與互動(0)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