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北川聾啞繡娘北京秀羌繡 彭麗媛手語贊“你很棒”

2014年11月18日 17:11 來源:四川在線 參與互動(0)
北川聾啞繡娘北京秀羌繡彭麗媛手語贊“你很棒”
繡完被彭麻麻贊美的八駿圖

  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同參加APEC峰會部分經濟體領導人夫人參觀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展覽,北川羌族自治縣兩名有聽力障礙的繡娘,用一幅栩栩如生的“八駿圖”吸引夫人們駐足。彭麗媛特意用手語和她們打招呼:“你很棒!”并向夫人們示范如何表達,兩名繡娘受到了夫人們通過手語表達的贊美。

  無論80后的胡蓉、90后的宋琴,赴京在APEC峰會參展,都是她們人生中第一次離開綿陽。作為今年新加入北川殘疾人康復中心一邊復健一邊學習羌繡的繡娘,她們能作為代表在世界展示羌繡,不僅因為她們自強不息的精神,更緣自她們飛速進步的羌繡技藝。

  微笑中 她們無聲地推廣羌繡

  記者:什么時候接到通知去APEC參展的?

  宋琴:應該是9月底吧。10月30號就出發(fā)去北京,11號從北京回來的。

  記者:這次帶了多少幅作品去北京參展?主題是什么?你們花了多長時間繡?

  宋琴:一共是10幅作品,是我們跟公司的其他人一起繡的。有《飛天吹簫仙女》、《飛天琵琶仙女》、《富貴禎祥》、《紅葉楓林》、《馬到成功》、《四秀荷開》……有兩幅被人買走了,只帶了8幅回來。如果一個人繡,每幅差不多需要繡五、六個月時間。

  記者:在北京見到彭麻麻之前那些天,你們倆在干什么?

  宋琴:在展會上,每天坐在那兒,如果有客人參觀,我們就微笑。因為聽力都不好,胡蓉又不會說話,現(xiàn)場有其他人幫忙介紹羌繡。

  記者:知道為什么讓你們去北京嗎?

  宋琴:我們去展示羌繡,想把羌繡發(fā)揚、發(fā)展出去。

  記者:帶著這么大的任務去,你們是不是很高興?

  宋琴:我想繡羌繡,但那幾天很少動手。我又是第一次出遠門,看到那么多陌生人,有點害怕,天天鬧到要回來。(笑)不過后來挺高興的,見到了彭麻麻,也見了世面。

  記者:你們倆誰先看到彭麻麻的?

  宋琴:她(胡蓉)先看到的,她看到了就使勁撞我,我抬頭一看到彭麻麻就嚇到了。

  記者:為什么會嚇到了?你跟彭麻麻說什么了嗎?

  宋琴:我根本沒想到第一次去北京,居然就能見到彭麻麻,我一嚇到就不曉得說啥了。好不容易說了一句“你好漂亮”,可能彭麻麻都沒聽見,說完我就又嚇到了,趕緊趴到(埋頭)繡,看都不敢看。等我把頭抬起來的時候,她們已經走了。

  記者:我聽說彭麻麻用手語表揚了你們對嗎?那你們有沒有用手語跟她們交流?

  胡蓉:彭麻麻用手語跟我說“你很棒”,還教其他人也用手語表揚我們。她們還摸了“八駿圖”感受羌繡,我也用手語對她說了“你很棒”,還說了“我愛你”,“謝謝”。

  記者:為什么說我愛你呢?

  胡蓉:因為我們都是夢想中國人。

  記者:去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胡蓉:我第一次到北京,看到彭麻麻心里很高興。看到很多外國人,我也很開心。

  宋琴:地震后這幾年我一直在做康復,很少見人很少跟人交流,也沒見過啥世面。有時候人家跟我說話,說著說著我就害怕,然后就哭,老覺得我不能跟正常人一起生活。這次去了回來,我感覺不害怕了。

  記者:還記得你們是什么時候開始學習羌繡的嗎?為什么會選擇學習羌繡?

  胡蓉:我是2013年在小壩的竹林社區(qū)學習的羌繡,我喜歡羌繡。

  宋琴:今年3月我到了康復中心才開始學羌繡的。地震前我在禹里(北川的一個鄉(xiāng))學理發(fā),地震時受傷了傷到腰,走路需要拐杖,F(xiàn)在肯定沒辦法理發(fā)了,羌繡不用站著,我能勝任。

  記者:差不多都來了9個月了,康復中心有專業(yè)的老師教你們繡,你們現(xiàn)在評上級了嗎?

  胡蓉:我以前學過,但到了這兒提高比較快,已經評上中級繡娘,正在向高級繡娘努力。

  宋琴:我以前完全不會,現(xiàn)在還算是學徒,但老師說,我很快就可以考中級繡娘了。

  記者:你們都住在康復中心?聽力障礙是怎么造成的?

  胡蓉:我是北川永安鎮(zhèn)的人,現(xiàn)在住在安昌,每天我都會回家。我還是個寶寶的時候,因為發(fā)燒變成了聾啞人。

  宋琴:我就住在康復中心,每天除了學羌繡,上午和下午都要花一個小時做康復運動。地震時造成的聽力障礙,脊椎也受了傷,我3天做了8次手術,死了3次又活過來(笑),現(xiàn)在我爸爸希望我能把拐杖甩脫。但我膽小,做康復的時候會害怕,我怕把腳也傷到了。

  羌繡人生 繡出美好未來

  記者:你們的繡品是通過公司在市場銷售,你們準備一直做這份工作嗎?

  胡蓉:我喜歡羌繡,公司的工作也很好,我要一直繡。

  宋琴:我也想繡,但不知道能繡到什么時候。如果以后不能繡了,我想去租個店,請幾個人開個理發(fā)店。

  記者:在這里繡羌繡有收入嗎?

  胡蓉:我現(xiàn)在每個月能領到1700元,她(宋琴)還是學徒要少一點。

  記者:能聊聊家里的情況嗎?宋琴有男朋友了嗎?

  胡蓉:我老公是正常人沒有殘疾,他是做建筑的,兒子今年6歲了,在安昌小學讀書。

  宋琴:我爸爸、媽媽、弟弟都在禹里。我還沒有男朋友,但我想有一個,我一直對未來充滿希望。

  記者手記

  每個人 都可以有平常的精彩

  “5·12”地震已經過去6年多了,長久以來,外來者對北川的印象,仿佛都定格在“地震極重災區(qū)”。我們在采訪中,似乎也在有意無意中,不停地尋訪著,那些經歷過重災而重生的人們。

  宋琴的故事,必然能成就一個重生的好故事。胡蓉的現(xiàn)在,當然也是一個勵志的典型。可是,我并沒有太多跟她們聊起地震,沒有過多地問她們如何重新來面對這個世界。因為,在北川,在很多地震災區(qū),無論經歷過什么,盡管疼痛永不消失,人們,都在好好地活著。人生無論有多少意外,無論禍福,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依然是憧憬未來,宋琴和胡蓉,與我們并沒有太多差別。

  譬如宋琴,地震時她只有17歲,震后這些年,她長時間脫離社會做康復,她害怕與外界接觸,怕與陌生人說話。如今已經24歲的姑娘,見到彭麻麻,說出“你好漂亮”時,大約也小聲只能自己聽見。她說她愛哭,可采訪時,她不停地笑。笑得最開心時,是繡娘們說:“給你介紹男朋友好不好?”宋琴笑起來,有笑得捂住了臉,戴著助聽器,拄著拐杖,并不妨礙她像一個普通的24歲姑娘那樣,渴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譬如胡蓉,我跟她之間的對話,一直是紙筆交流。她會把“建筑”寫作“筑建”、她無法理解的問題,會在紙上寫“我不知道”;拍攝時,她一心一意低頭完成“八駿圖”最后的細節(jié),需要我們比劃著、夸張說話讓她看懂口型抬起頭來。可這一切,也沒有阻止她要“一直繡”下去的決心。我們離開時,胡蓉突然張嘴說“拜拜”,手揮動著臉上綻放了開心的笑。我也笑起來,她的發(fā)音是挺奇怪的,可是,我知道,她的人生并不奇怪,未來她或許比我們更加精彩。

  繡娘們圍坐一屋,時而悠揚時而高亢地唱起羌歌繡著羌繡,宋琴和胡蓉在她們之中,就是兩個平常而真實的繡娘,沒有任何突兀之感。我在他們的歌聲中,看到飛天仙女身著紗衣飄渺靈動,和合二仙笑容滿面相親相愛……如果不是看到北川送往APEC峰會參展的作品,不是看到北川羌凰文化有限公司設計的手提包、卡包、圍巾等精致的羌繡產品,我對羌繡多年的印象,還停留在色彩艷麗的羊角花、民族風情濃郁的鳳穿牡丹、針腳粗放等印象中。

  采訪到此際,已經不止是聽她們講述與彭麻麻的故事,她們亦給了我一場與羌繡的意外邂逅。我更加深刻地覺得,地震,早已不應該是北川,或者其他災區(qū)的符號。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更值得人留連的東西,比如,北川有羌繡有雕樓有美味的白山羊、汶川有車厘子、青川有木耳、蘆山有根雕……

  我們可以選擇,讓過去的過去,讓未來更美好,讓記憶更豐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最平常的幸福。(記者 吳楚瞳)

【編輯:李歡】

>國內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