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我黨馬列著作優(yōu)秀俄文翻譯家毛岸青同志的遺體,4月2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3月23日4點20分,毛岸青因病醫(yī)治無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4歲。3月29日,毛岸青同志治喪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于4月2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為毛岸青同志送別。
4月2日一大早,前來送別毛岸青的數(shù)千名各界人士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外排起了長龍。人們手捧白菊,靜靜等候。層層疊疊的花圈、挽聯(lián),則一直從禮堂里延伸到院落外。
作為開國領袖毛澤東和楊開慧烈士最后一個幸存的兒子,毛岸青逝世的消息牽動了社會各界的心。3月23日凌晨,他過世不過20分鐘,就陸續(xù)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親朋好友到醫(yī)院看望、打電話致哀。為此,親屬們曾專門在西山擺設了靈堂,接受各界人士吊唁。
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里莊嚴肅穆,“沉痛悼念毛岸青同志”的黑底白字橫幅懸掛在正廳上方,橫幅下方是毛岸青身著軍裝的半身遺像。毛岸青的夫人邵華,兒子毛新宇,妹妹李敏、李訥等親屬敬獻的花圈擺放在遺像前。毛岸青身著已經(jīng)洗得發(fā)白的舊軍裝、頭上戴著綴著五角星的軍帽,身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黨旗,安臥鮮花翠柏叢中。
毛岸青的一生充滿坎坷曲折,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他于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長沙,1930年母親楊開慧被反動軍閥殘酷殺害后,流落上海。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青被地下黨組織找到,送到蘇聯(lián)學習。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他積極參加挖戰(zhàn)壕、運傷員等支前活動。1947年回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隨后遵照父愿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1949年,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相繼翻譯出版了10多部馬列經(jīng)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并發(fā)表了十幾篇文章。晚年的毛岸青雖然身體狀況一直欠佳,但他依然關心國家大事,熱心支持老少邊窮地區(qū)建設,多次與夫人邵華和兒子毛新宇重走長征路,到革命老區(qū)、工廠、農(nóng)村調(diào)研,并用多種形式幫助失學兒童,支持創(chuàng)辦多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低沉、凄婉的哀樂聲中,社會各界人士,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向毛岸青的遺體深深鞠躬。來自俄羅斯、日本、古巴、越南、坦桑尼亞等國的國際友人,也走在長長的送別人流中。
送別的隊伍中,有很多人早在幾天前就曾專程到西山對毛岸青進行了吊唁。3月29日晚21時,記者走進設在西山的毛岸青同志靈堂。簡樸肅穆的吊唁大廳內(nèi)擺滿了鮮花和挽聯(lián)。
在4月2日的告別儀式上,毛岸青夫人邵華眼含淚水,默默地與前來送別毛岸青的人握手。
長期以來,毛岸青和邵華懷著對父親毛澤東的深厚感情和對事業(yè)的忠誠,先后共同主編了紀念文集《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大型紀實文學叢書《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參與策劃攝制了《楊開慧》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在各種刊物上發(fā)表了幾十篇紀念文章。
“毛岸青是一個平凡中見偉大的人、一名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忠誠戰(zhàn)士,他不愧為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好兒子!3月29日晚,在北京西山邵華住所,面對記者,這位女將軍對伴侶的摯愛溢于言表,“岸青是我無比親近的人,我和他共同生活了47年,他不光是我的丈夫,更是我的戰(zhàn)友和知己,失去他我感到無比悲痛!
“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最想你的時候……你總是告訴我/意志如鐵壯志不言愁/堅定信仰百折不回頭/無論走多遠啊無論走多久/身后總有你陪我默默一起走!”這是毛岸青和邵華為紀念父親毛澤東寫下的歌詞。邵華談起這首歌詞時眼里淚花閃爍,悲痛難當。
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內(nèi)哀樂低回,人流不息!斑@么多人深情悼念毛岸青,不僅因為毛岸青是開國領袖毛澤東和楊開慧烈士惟一留下的兒子,重要的是毛岸青一生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為黨的理論建設和國家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而他又一直過著平凡的生活!鼻皝硭蛣e的人們這樣對記者說。(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