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在本周的《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上撰文駁斥了“中國人口逆淘汰”的說法。文章指出,無論在理論還是事實根據上,該說法只是一種前提并不存在的“假說”。
文章介紹,“中國人口逆淘汰”的說法存在已經很多年了。持此觀點的人認為,由于中國實行的是有城鄉(xiāng)差別的計劃生育政策,城市里素質高的人群出生率低,農村素質低的人群出生率高。這種政策施行的結果就是農村低素質人口增長快,城市高素質人口增長慢,最后導致中國整體人口素質不斷下降。據此,該觀點認為,中國目前的人口狀況正在進行典型的惡性循環(huán),整個中華民族的質量下降,中國人力資源的總體結構惡化,已經形成所謂“人口素質逆淘汰”。
隨后,“人口逆淘汰”的說法一時成為熱點,近幾年,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對策建議就是主張改變現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城市人或具有碩士、博士高學歷的人多生育。這樣,中國“人口逆淘汰”逐漸被一些人認作是一種既成的事實,并被廣泛引用。甚至有人認為“人口逆淘汰”已嚴重到“幾成雪崩之勢”。
文章指出,按照“人口素質逆淘汰”論者的邏輯,中國是一個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結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如果實行有城鄉(xiāng)差別的生育政策,由于農村的生育率高于城市,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而農村人口整體素質又低于城市,因此,農村人口比例上升的過程,就是低素質人口比例上升的過程,最終會導致整體人口素質的下降。但現實中中國人口的整體素質卻是不降反升。
文章說,人口素質主要包括教育素質和健康素質。從教育素質來看,根據三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從1982年到2000年,中國人口的粗文盲率從22.81%迅速下降到6.72%。人均受教育年限則從1982年的5.18年上升到2000年的7.42年,提高了2.24年。
從這方面看,從1982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整體人口文盲率不斷在下降,從24.36%降到8.26%,下降了16.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部農村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不斷上升,從4.68年上升到6.76年,也是一個逐步升高的過程。正是由于農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一直處于上升的過程,因此,農村人口增加的結果是增加了全國整體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而不是減少了全國整體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再看人口健康水平,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一直是穩(wěn)步提高的,從1982年的67.88歲上升到2000年的72.43歲。全國每一個省的人口預期壽命在近20年間雖然變化幅度不同,但趨勢都是穩(wěn)步提高的,而不是下降的。由于原來起點低,有些時期它上升的絕對幅度甚至大于城市。2000年農村預期壽命是70.63歲,2005年提高到73.61歲,5年間提高了2.98歲。而同期城市人口預期壽命只提高了2.46歲,幾乎比農村人口少了0.5歲。
文章指出,從這些可以看到,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預期壽命都在提高,它并沒有拉全國人民的后腿,相反,它和城市人口提高的進程一樣,都是在上升的。事實勝于雄辯。“中國人口素質正處在逆淘汰過程并幾成雪崩之勢”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由此延伸演繹出來的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評價和各種建議對策,自然也沒有科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