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勞動合同法通過
●8月,就業(yè)促進法提請三次審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
推行勞動合同制度
勞動者權益受保護
8月24日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繼續(xù)審議就業(yè)促進法草案,同時首次審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
從勞動法到工會法、勞動合同法,再到就業(yè)促進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一步步立法進程,標志著我國勞動制度法制建設走向成熟,我國正加快完善勞動法律制度的步伐,加大對勞動者保護。
于今年6月底閉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剛剛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中的又一個里程碑。
全國人大法律委主任委員楊景宇表示,制定勞動合同法是完善我國勞動法律制度的需要。平衡勞動關系,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始終是我國勞動立法所必須遵循的原則。1994年制定勞動法時,我國剛剛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勞動力市場和勞動關系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局限性。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孫寶樹說,即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在尊重用人單位用工自主權的基礎上,規(guī)定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并全面履行勞動合同;合理約定勞動合同期限;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時必須依法支付經濟補償,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今年以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為推動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了3年行動計劃。以建筑業(yè)、餐飲住宿業(yè)這兩個農民工集中且流動性很強的行業(yè)為重點,制定專門的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并通過互聯網站等方式向社會公布。積極開展“百城示范”活動,推進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5月至7月,集中開展了勞動合同專項“簽約行動”。
發(fā)放高溫費的企業(yè)比重少
地方立法先行保護高溫勞動者
今年夏天,浙江省出現歷史上罕見的高溫天氣,多個地區(qū)氣溫突破歷史最高紀錄,有的地區(qū)高達42.5℃。在杭州,白天地面溫度超過50℃。
7月初,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等部門聯合發(fā)出通知,提高企業(yè)職工高溫費。高溫費新標準比2004年制定的原標準最高提高了40元。發(fā)放時間是6月至9月,共4個月。
然而,一項統計數據表明,杭州市區(qū)約有7萬多家企業(yè),發(fā)放高溫費的卻不足10%。
在眾多的非公企業(yè)面前,這份文件猶如一紙空文,因為它沒有強制性。在浙江不少非公企業(yè),高溫費成為老板的恩賜,職工有沒有高溫費,全憑老板的一句話。一些老板還欺瞞、扣發(fā)、減少員工們應當享有的高溫津貼,在支付工資時,名義上發(fā)放了高溫補貼,卻將補貼金額計入最低工資標準中;有的稱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而扣除或降低職工工資。
專家指出:高溫費權益的異化不僅侵害了勞動者合法權益,也損害了社會公平,政府應以立法或制度的形式確立強制性高溫休假制度和高溫補助制度,以體現政府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責任意識和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按照《勞動法》規(guī)定,在高溫季節(jié),用人單位有義務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具體形式包括:調整工作時間,錯開高溫時段;工作場所安裝空調、電扇;發(fā)放高溫費;為員工提供飲品和藥品等。在防暑高溫上不許搞“雙重標準”,只要單位與職工建立了勞動關系,正式工、臨時工應一視同仁。
近幾年來上海的高溫日數明顯增多,每年高溫期間發(fā)生的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死亡人數明顯上升;個別企業(yè)強迫職工在高溫下從事繁重的勞動,中暑而死亡的事情近年來也時有發(fā)生。
一個無法讓人回避的事實是——除了在1960年,由衛(wèi)生部、勞動部和全國總工會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外,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保障高溫勞動的立法幾乎是空白。
甘維剛、厲明、江小青、王立南等多名上海市人大代表,對高溫下勞動者工作條件惡劣的現狀表示關心,他們呼吁:要盡快通過立法程序,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guī),保障高溫作業(yè)者健康權、休息權、防暑權等權益;即便暫時無法出臺相應法規(guī),代表們也建議勞動保障、安全監(jiān)督、衛(wèi)生、勞動監(jiān)察等職能部門,摒除部門利益,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為勞動者“考慮在前”。
據了解,今年6月1日起,重慶市正式實施了我國首部關于高溫天氣下勞動保護的地方立法——《重慶市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辦法中以日最高氣溫35℃為高溫天氣的界限,保護包括企業(yè)、個體經濟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同時規(guī)定,一旦氣溫超過37℃,用人單位又無法降溫的,需要縮短或暫停工作,并發(fā)放每天5—20元的“高溫津貼”。
深圳市日前也發(fā)布了《深圳市高溫天氣勞動保護暫行辦法》規(guī)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時,當日應停止工作;日最高氣溫達到38℃時,當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
麥當勞被迫上調員工薪資
勞動保障立法加快
在被指涉嫌違反勞動法4個月后,全球餐飲連鎖巨頭麥當勞啟動進入內地市場17年來首次全面提高在華員工工資。自9月1日起,麥當勞餐廳將把員工薪資上調至高于中國最低工資標準12%至56%的水平,此次調薪涉及麥當勞在華95%的員工。
今年4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批評麥當勞小時工薪酬過低而違反了勞動法。其中,廣州麥當勞因小時工資最低只有4元,遠低于勞動部門規(guī)定的7.5元最低標準而備受各界關注。
有資料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除廣東、西藏外,全國多數省市自治區(qū)已頒布了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最低的小時工資標準分別為7.9、6.5、7.5元。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guī)定,在我國境內只要勞動者在企業(yè)勞動并取得了工資,都屬于事實勞動關系,必須按規(guī)定執(zhí)行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這只是依據勞動法維權的一個事例。
具體而言,勞動法律制度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近日強調,勞動法律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以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著眼于保障權利、維護秩序、促進公平,抓緊制定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就業(yè)促進法草案,今年還要審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
記者了解到,針對當前勞動爭議多發(fā),受制于現行處理體制而周期太長、成本過高性等問題,有必要建立健全勞動關系矛盾預警和疏導機制、職工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制定,將會改進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從而實行仲裁審判分立。按照“快立、快辦、快結”的原則,開辟“快速通道”,及時高效地處理勞動爭議案件。
專家指出,完善我國勞動法律制度體系,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制定和正在審議的幾部法律之外,還有勞動基準法、勞動監(jiān)督法、社會保險法等需要立法機關繼續(xù)為之努力。(毛 磊)
鏈接
我國有關的勞動立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994年7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001年10月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2002年6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7年6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國務院——
2000年11月發(fā)布了《煤礦安全監(jiān)察條例》;
2003年5月發(fā)布了《工傷保險條例》;
2004年11月發(fā)布了《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2000年11月發(fā)布《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
2000年12月發(fā)布《勞動力市場管理規(guī)定》;
2001年5月發(fā)布《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