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能坐上中國人自己的噴氣客機?”曾幾何時,無數中華兒女曾經發(fā)出這樣的感嘆。12月21日,隨著我國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700總裝下線,這個夢想正逐漸變成現實。
“沒有民用飛機產業(yè)的航空工業(yè),不是完整的航空工業(yè)”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的民機市場幾乎全部被外國飛機占據。
“沒有民用飛機產業(yè)的航空工業(yè)不是完整的航空工業(yè),沒有自己的民用飛機工業(yè)的國家更談不上是航空強國。” 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與科技實力的增強,呼喚中國民用航空工業(yè)突出重圍,快速崛起。
2002年,國務院批準新型渦扇支線飛機項目正式立項,而自主研發(fā)的重任落在了中國航空工業(yè)第一集團公司(中國一航)廣大職工的肩上。
“激烈的市場競爭,巨大的市場需求,經濟與科技發(fā)展的巨大牽引,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我國發(fā)展民機產業(yè)時不我待。”中國航空工業(yè)第一集團公司總經理林左鳴說。
自主研制民用客機并非易事。民機產業(yè)是國外實行技術壟斷、控制世界市場的重點產業(yè)。
2002年,當自主研制民用客機號角重新吹響的時候,我們聽到的并不是剛勁有力的回音:由于我國從未走完民機型號研發(fā)的全過程,尚缺乏按照市場規(guī)律組織管理民機型號這一復雜系統(tǒng)工程的實踐和經驗;民機技術和人才的儲備嚴重不足;要滿足客戶對飛機技術經濟指標的要求,還需要下大力氣去攻克一系列的技術難關……
面對ARJ21飛機研制的眾多難關和新課題,中國一航黨組要求:“ ARJ21項目是中國民機產業(yè)的最后一次機遇,歷史意義非常深遠,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采用創(chuàng)新思維,“新支線”闖出了條條新路
具有多重使命的“新支線客機”令人耳目一新的,不光是一個飛機型號,更有觀念的更新,模式的創(chuàng)新。
通過項目公司運作方式和資源整合,中國一航消除了阻礙中國民機發(fā)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打破了過去一廠一所單純靠國家投資研制生產飛機型號的舊模式,一個由一航商飛、一航一飛院、上飛廠、一航西飛、一航沈飛、一航成飛以及國外供應商組成的一整套系統(tǒng)迅速運轉起來。
“我們說民機是一種戰(zhàn)略性產業(yè),戰(zhàn)略性產業(yè)的關鍵是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時任中國一航常務副總經理的楊育中說。新支線項目中盡管采取了請國外公司咨詢、在世界范圍內選擇供應商等方式,但是飛機設計技術卻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中國始終控制著這個項目的主導權。
自項目啟動之初,中國一航就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建立起了由市場開發(fā)、產品研制、客戶支持三部分構成的完整的民機產業(yè)體系。在新支線飛機尚未試飛之前,就簽訂了171架用戶訂單,開創(chuàng)了國內第一次按照市場化模式向用戶銷售在研民機的先河。
新支線飛機要參加民用飛機的“奧運會決賽”
“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是中國一航目前所有型號中風險最大、壓力最大、困難最大的項目!绷肿篪Q介紹說,面對世界高水平的競爭對手,中國新支線飛機要參加的是民用飛機的“奧運會決賽”。
為圓國產噴氣支線客機夢,全體參研參試單位協(xié)力攻關,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瞬間,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閃光的歷史:
大型壁板的自動鉆鉚設備系統(tǒng)是制約項目研制任務的關鍵技術之一,在國內尚屬空白,研制改造中許多關鍵技術無可借鑒,而國外幾家制造商對核心技術嚴密封鎖。依靠自己的力量,一航西飛對大型機翼壁板的自動鉆鉚設備進行研制改造,經過一年的奮力攻關,硬是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幾十個疑難問題,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新支線飛機總裝是一個高難度的系統(tǒng)工程,工藝復雜、裝配工作量大、協(xié)調工作量大、裝配周期短。上飛廠的干部職工克服困難,精心組織,集智攻關,連續(xù)奮戰(zhàn),圓滿實現了首架機中后機身上下對合、機頭與前機身對接、中后機身與尾段對接、機翼與中機身對接,保證了全機對接的按時展開,為首架試飛機完成總裝并下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