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鄭州2月12日電 (王會甫)“維和打頭陣,抗旱當先鋒”。2月12日,在河南省封丘縣荊隆鄉(xiāng)桑園村的三姓莊引黃水渠灌溉工程的施工地,遠遠望去一條紅底白字的條幅格外顯眼。
走近現(xiàn)場,陣陣轟鳴的馬達聲打破了寂靜天空。記者看到,挖掘機靈巧地將沙土從渠底取出,倒在堤壩上;推土機將渠底推得光滑锃亮……
在現(xiàn)場指揮作業(yè)的濟南軍區(qū)某集團軍副參謀長張原告訴記者,這支工兵分隊今年1月20日才從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回來,隔離結束后,本想讓他們好好休息一下,沒想到駐地又遇到了60年不遇的大旱災,還是讓這些剛剛回國的維和勇士們啃這塊“硬骨頭”。
現(xiàn)場負責指導施工的新鄉(xiāng)市水利局副局長張林嶺說:“現(xiàn)在施工的這條渠有3000多米,出土量近20萬立方,建設后將與原來的三姓莊老渠相連接,可以將黃河水直接引向封丘、長垣、滑縣、內(nèi)黃等地區(qū),解決下游400萬畝的麥田灌溉用水。這條水渠的建設工程量大、工期緊、要求高,早提前一天挖成就能減少1000畝小麥的枯死。如果單靠我們自身的力量10天也建不成任務。沒想到這支部隊一下子出動了60余臺大型工程機械裝備,200余操作手,千余名官兵。這些官兵人人是能手,個個有絕活,施工進程一小時能推進70多米,而且戰(zhàn)斗精神還特別頑強,從昨天下午開始已經(jīng)連續(xù)工作近20個小時!
人人是能手,個個有絕活,這話一點不假。據(jù)悉,2007年6月從該團抽組200余官兵組建了赴蘇丹達富爾工兵維和分隊,11月23日出國進駐蘇丹。在近14個月的維和日子里,這個分隊在達爾富爾冒著生命危險出色完成筑路架橋、承建機場以及戰(zhàn)區(qū)主要營地建設等多項任務,并創(chuàng)造了“中國速度”,受到聯(lián)合國總部和聯(lián)非達團官員高度贊譽,所有維和官兵全部被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三級士官胡偉偉今年已經(jīng)31歲了,為了參加維和兩次推遲婚期。這次維和歸來,本來可以回家休假的,聽說團里要組織抗旱救災,他第一個請戰(zhàn)。他說,自己是農(nóng)家子弟,知道看著麥子旱死在地里,老百姓心里不是滋味。自已是開設移動電站的班長,野外條件下抗旱用得著,沒有理由不來。(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