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兩會時,很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會向網民征求意見建議。而在河南洛陽,網民參政議政有了進一步發(fā)展,4位網友近日“以網民的身份當選該市人大代表和被推薦成為市政協委員”。(2月18日《新京報》)
“網民”的身份使得“網民代表”經過這兩天的網絡傳播廣為人知。如果“網民代表”只是對某些代表的一種口語化表達,或只是一個昵稱,倒不失為網絡時代的一條民主“花絮”。但若將“網民代表”視之為制度化成果,并賦予其網絡民主的標志性意義,則顯然有些過了。沒有“網絡議會”,何來專門的“網民代表”?若只是表述該人大代表系“網民”,則這樣的“網民代表”早已有之。數據顯示,至2009年1月,中國網民數已突破3億。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中有多少網民,應該數目不少。每年兩會期間,代表博客、代表網絡訪談等,都異常火爆。其實這些觸“網”的代表,均可稱為“網民代表”。他們既是“人大代表”,也是“網絡公民”。
有媒體冀望洛陽這些“網民代表”,“網民委員”成為網民的代表。這實則是對代表和委員的身份及職責的誤解。
“網民代表”也是人大代表,他的代表身份源于選區(qū)選民的選舉,而不是某個論壇里多數網民的認可。
報道稱,2008年12月30日,洛陽市成立了全國首個網絡發(fā)展促進會,正是經過這個促進會的推薦,“老牛”等四位網友相繼通過了西工區(qū)人大代表選舉和洛陽市政協的確認,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即便得到了某人民團體的推薦而成為某區(qū)人大代表選舉中的代表候選人,也要通過選民們自己的選擇。
我們寧愿認為,是“老!币云洳莞男蜗,網上和網下的人氣,樂于為民代言的表現贏得了西工區(qū)人大代表的選舉。能夠當選,是基于選民對候選人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的認同,而不是對一個“網民”身份的認可。網絡可以幫助“老!币约捌渌舜蟠砝c選區(qū)民眾的距離,更方便地接近民意,聚集民意,準確表述和反映民意。但“網民代表”卻絕不應只盯著“網民”而忘了“代表”———人大代表的身份自認是在選區(qū),而非網絡。
對于網絡熱捧“網民代表”,或許可以認為,這是網民期望將網絡的自由表達帶入人大代表選舉制度的運行之中。毋庸諱言,網絡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因其匿名、平等、低門檻等特征而更接近真實的民意。上至總書記與總理,下至一些地方官員近年來都在著意強調關注網絡、重視網絡,網絡對于了解當下社會,尊重并汲取民智,具有必不可少的工具價值。只是網絡于民主建設中的工具意義還未被更多官員所接受,網絡民意,甚至網絡民智在一些地方離公共權力的運行還比較遠。
網民對“網民代表”支持與期待,也提醒各級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統(tǒng),需在疏通民意(包括網絡民意)的傳遞渠道上有更開放的心態(tài)和更實際的行動。如果在日常公權力的運行機制之中,網絡民意是暢通的,網絡民智也常常能為公權力所汲納,有沒有“網民代表”并不重要。
期待每個人大代表,包括“網民代表”在內,都能成為合格的民意代表;也期待著“網下民意”能更真實,“網上民意”能更理性,在民主建設日益推進的過程中,兩者也必將日趨接近。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