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春日的爛漫櫻花,向來是游客爭賞的佳景。幾天前在該校的櫻園內(nèi),卻惹出了一場小小的風波。一對母女穿著和服在櫻花樹下拍照,結(jié)果引來幾位學子圍觀聲討。對此,網(wǎng)民打起了激烈的口水仗。有人強烈支持學生的行為,認為他們展現(xiàn)了民族氣節(jié);有人卻嘲諷、抨擊他們,甚至反諷說,抵制和服不如大家上街去抵制西服。
在我看來,對這樣一個事糾纏較勁、爭論不休,其實沒多大意思。作為日本國花的櫻花,與民族性極強的和服,在特定場合下組合到一起,引起一些國人的意象聯(lián)想,激發(fā)起排斥心理,可以說不無正常。莫非淡忘過去,在刺激面前反應(yīng)麻木、心如止水,才是國人應(yīng)有的表現(xiàn)嗎?身為明日國家棟梁的年輕人,情感熾熱,意氣風發(fā),對過去歷史牢記不忘,對身邊現(xiàn)象反應(yīng)敏銳,正是民族意識覺醒和增強的體現(xiàn),值得贊賞。
當然,對曾經(jīng)屈辱的歷史,我們大可不必沉溺其中。因為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而是正在日新月異地崛起,并在世界發(fā)揮出越來越大作用。在民族意識強烈覺醒、民族自信不斷增強的同時,國人亦需及時培育大國心態(tài),養(yǎng)成開放包容氣概。惟其如此,我們對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才能獲得更多尊重與認同。
或許,血氣方剛的大學生,確實有那么一些沖動和魯莽。但我們應(yīng)當清楚,這是青春期的正,F(xiàn)象,“自信和希望是青年人的特權(quán)”,更何況幾位學子的初衷并無不妥。熱炒一次偶發(fā)事件,進行無謂的激辯,甚至揮舞起輿論大棒,小題大做誤導公眾,遠不如從理解學子的情懷與精神出發(fā),朝著積極的方向去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其正向催化作用,讓中國人更好地凝聚愛國力量,努力建設(shè)家園。難道不是這樣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