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北京日報:繼承好錢老“科技報國”的精神遺產
2009年11月06日 10:07 來源:北京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錢學森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是一代科學家不畏艱難險阻、百折不撓,畢生致力于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典范。我們今天的新一代中國人,胸中應當激蕩著繼承好“科技報國”精神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尤其是全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更當以前人先輩的精神境界和豐碩成就為巨大鞭策,矢志不渝地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奮勇前進。

  10月31日清晨,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錢學森,溘然長逝,享年98歲。巨星隕落,激起全國各界群眾無盡哀思。連日來,人們以各種方式悼念和送別這位在新中國奮斗征程上留下璀璨光芒的科學巨人。

  毫無疑問,錢學森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在新中國科技、經濟、國防建設方面的突出貢獻,更有蘊涵其中的極其豐厚的精神遺產。在這些精神財富中,最首要、最核心、最閃光也最令世人銘記在心的,是貫穿于錢學森一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國情懷。他高深的學養(yǎng)、嚴謹?shù)闹螌W、無私的奉獻,莫不發(fā)端于“科技報國”的熱忱。

  在人們心目中,錢學森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是一代科學家不畏艱難險阻、百折不撓,畢生致力于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典范。新中國成立之初,他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回國后,他作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精心組織攻關會戰(zhàn),為“兩彈一星”事業(yè)的成功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后,他依然關心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關注科技、國防、教育等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翻閱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錢學森的人生軌跡,同樣是那個時代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選擇路徑。正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前途命運深深地融入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之中,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無怨無悔地獻身于國家建設,才成就了他們科技救國、科技報國、科技興國的巨大成就,也才被億萬人民視為國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錢學森這一代人身上,體現(xiàn)得鮮明而強烈。他們的科學精神,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的奉獻精神,都來源于此。同樣,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也離不開他們這一代人的奠基和實踐。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這些精神才是實現(xiàn)發(fā)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值得我們倍加珍惜、不斷鞏固和長久繼承,使之發(fā)揚光大,行遠垂后。隨著錢學森等一代巨子逝去,我們今天的新一代中國人,胸中應當激蕩著繼承好“科技報國”精神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尤其是全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更當以前人先輩的精神境界和豐碩成就為巨大鞭策,矢志不渝地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道路奮勇前進。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我們的科技界和科技發(fā)展現(xiàn)狀,并不能夠完全滿足國家民族發(fā)展的需要,人民群眾也存在諸多不滿意之處。比如,大師的陸續(xù)離去,更顯得當前“科技帥才”缺乏,而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fā)展需要更多世界級的科學家和領軍人物。再比如,一些領域彌漫著一股浮躁功利之風,一些所謂專家學者缺乏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實踐,要么只會盲從、炒賣別人已有的成果,要么熱衷于爭權逐利、沽名釣譽,不光剽竊抄襲、學術腐敗的丑聞時有發(fā)生,甚至更有貪贓枉法、出賣國家利益之徒。這些現(xiàn)實問題和不良風氣,著實令人們對當前的科技界不無擔憂,因為愛國報國情懷、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和損耗,非但不能興國強國,反而極易誤國禍國。

  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需要有領先而強大的科技力量作為支撐和保障,這無疑為今天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發(fā)揮才干、報效祖國提供了歷史機遇。尤其是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yè)競賽空前激烈,我們必須在這場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科技報國”的精神,始終從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關注和思考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始終高度重視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創(chuàng)成果,才能真正將國家發(fā)展與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科技工作者的個人價值。這,同樣是錢學森那一代科學家的奮斗歷程所給予我們的寶貴啟示。(毛曉剛)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