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極端天氣時有發(fā)生,西南龜裂的大地、災區(qū)民眾焦灼的眼神、總理緊鎖的眉頭,提醒我們勿忘農田水利建設,“從長計議”盡快“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盡快還清欠賬,下次災害襲來時,我們才能更從容
19日下午,溫家寶來到陸良縣芳華鎮(zhèn)獅子口村萬畝大麥示范田,實地察看農作物受災情況。溫家寶走進麥田,蹲下身子,拔起一棵大麥察看。由于持續(xù)8個月的干旱,大麥只長了不到一尺高,麥穗干癟。他又抓起地里的土塊,用手掰了掰,基本沒有水分。溫家寶眉頭緊鎖,神情凝重。(本報今日1版)
在電視畫面上,在報刊雜志上,我們看到了觸目驚心干涸龜裂的河床湖底,看到了枯死干焦的苗木,看到了翻山越嶺長長的取水隊伍,看到了孩子們面對送水車渴求的大眼睛……我們知道,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地區(qū)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5000多萬人受災:云南大部地區(qū)干旱等級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貴州出現80年一遇的嚴重干旱;廣西部分地區(qū)的旱情已達到特大干旱等級——旱魔,正在西南大地上肆虐。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和政府的關懷,哪里就會看到總理的身影。正值抗旱救災的關鍵時刻,溫總理來到了抗旱第一線。
在災難面前,民生始終擺在第一位。溫總理說,“要組織運水、送水,不惜代價盡快緩解人畜飲水困難,絕不能讓一名群眾沒水喝。”為確保老百姓吃上水,貴州城市工業(yè)用水大都處于停頓狀態(tài),云南省一些縣市已關停高耗水行業(yè)……
在災難面前,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是我們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黨員送水隊”“民兵突擊隊”“巾幗婦女抗旱服務隊”……一支支先鋒服務隊活躍在抗旱一線;軍區(qū)、武警總隊、農委、水利……一個個部門動員了起來。3月15日,載著廣西愛心人士深情厚誼的15萬公斤“愛心萵筍”,經過1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先后運抵云南富寧、廣南兩個重災縣,讓災民們吃上了青菜……
在災難面前,科學抗災尤為重要。除了使用新設備、運用新技術、調整種植結構外,“從長計議,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無疑也是科學抗災的范疇。
在一個村里,溫總理問大家還有什么困難?村民王存生說,要是增加一些水利設施就更好了。溫總理說“你說到點子上了!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成就巨大,可在田間小水利上欠賬不少。目前中國現有的灌區(qū)大多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很多灌區(qū)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灌不進、排不出的問題十分突出。
新華社記者曾在洞庭湖區(qū)調查,發(fā)現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型項目,農田小水利建設主體仍是農民。而一些基層干部反映,由于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流,現在農村人口以老弱婦孺為主,籌工籌勞幾乎不可能完成?梢哉f,這種現狀在我國廣大農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渾身是病,難以為繼”,這是中國很多灌區(qū)工程目前的運營狀態(tài)。水利部部長陳雷曾表示,目前中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農業(yè)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低。全國有54%的耕地缺少灌溉條件,基本上是“望天收”。
從新華社記者拍攝的照片上看,雖然旱區(qū)水庫、湖泊干涸見底的不少,但更多的江河仍在流淌,只不過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這些江河里的水到不了村民跟前,很多村民只好起早貪黑到遠方取水,有的甚至每天需要往返20余公里才能運回飲用水。人畜飲水尚成困難,更別提搞春耕保生產了。如果有更完善的水利設施,民眾就不用那么辛勞,面對旱魔才不會那么無奈。
最典型的是飽受干旱之苦的貴陽市花溪區(qū)高坡苗族鄉(xiāng),該鄉(xiāng)的向陽水庫能儲水20多萬立方米,并且有地下水源,常年不斷。但由于水利設施沒跟上,“近水”也不能解“近渴”,滿滿一庫區(qū)的水,只能灌溉兩個村的田地,其他村只能“望水興嘆”。(3月19日新華社)
19日和20日晚上,溫家寶分別主持召開基層抗旱救災工作情況匯報會和座談會。他要求,要從長計議,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從根本上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近年來,極端天氣時有發(fā)生,當前,西南龜裂的大地、災區(qū)民眾焦灼的眼神、總理緊鎖的眉頭,提醒我們勿忘農田水利建設,“從長計議”盡快“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盡快還清欠賬,下次災害襲來時,我們才能更從容。(謝銳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