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高校不惜重金向海內(nèi)外“人才抄底”,不僅在杭高校,如上海財經(jīng)大學今年給引進的海歸院長開出30萬元人民幣年薪,今后計劃每年引進的海歸博士要占新進教師的30%。寧波工程學院提出5年引進高層次海外人才100名,僅今年上半年來就有25名與該校達成了就業(yè)意向,正式落戶開展工作的有10多人。
但人才引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高校沒有配套跟上,人才不來。有一位海歸老師原來打算到江蘇某高校報到,在報到前一周,和這所高校的老師一聊,發(fā)現(xiàn)很多承諾到了學院層面后不兌現(xiàn)了。這讓這位海歸老師非常郁悶,他就不去了。
人才肯來,還取決于校領導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以誠動人。像兩天前到任的浙江大學醫(yī)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就是浙大校長楊衛(wèi)“三顧中科院”,感動中國科學院領導才得以放行,請進浙大的。
年輕的海外高層人才也需要抓住契機,為自己打造一個事業(yè)發(fā)展的良好平臺。3年前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回國在省內(nèi)某高校就職的一位海歸博士的切身體會是“海歸回國,35歲是道坎”。像他34歲回國時,剛好能趕上評個副教授。如果過了35歲,回國聘職稱時在年齡上就有點尷尬,最好在國外再多待幾年,多發(fā)幾篇高水準論文,這樣回國就可能直接沖正教授職稱了。
他也告誡年輕海歸最好能在35歲之前回國,別錯過國內(nèi)高校的這波人才熱浪。像他回國還算趕上趟,但時機也晚了。他身邊有位海歸博士論科研水平不及他,只因比他早回國3年,拿到了百萬元的科研啟動金,而他只能拿到2萬元科研啟動金。有位本科就讀于浙大的海歸博士2年前給省屬某高校投遞簡歷時立即拿到了校方的邀請函,可他還想挑挑揀揀,時至今日他再向該校提起應聘意向時,卻被校方婉拒了,因為招聘門檻較先前抬高許多。(余珊珊 孟昌 王慧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