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愿意從可愛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對電影手拿“屠刀”的人,就像我每次都愛看馬來西亞電檢部門對電影的審查,他們對電影刪減的看法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影評。比如他們禁止《夜魔俠》在本國播放的原因,是因為影片中主角“在白天是個律師、晚上卻橫行濫殺”,并且鼓勵年輕人“對一個魔鬼的名字進行英雄崇拜”。由此類推,他們可以因為“教犯人越獄”而禁播《肖申克的救贖》;甚至還能讓已經(jīng)拍好的《無間道》為了喜歡“大團圓”的馬來西亞人民專門做一個“馬來西亞版”。
大多數(shù)人將《米》的公映認為是中國電檢部門的進步,但對中國電影而言,突破只有特例沒有群體。1986年的《芙蓉鎮(zhèn)》出現(xiàn)了中國影史上的第一次長吻————4分23秒,但我沒有看到幾部電影的接吻超過這個時間。1988年的《寡婦村》是第一部打出“少兒不宜”的電影,但從此以后這個“少兒不宜”只是非法錄像廳招徠生意的必備宣傳詞。
電影分級針對的是兩種電影,一種是引進電影的分級,一種是自制電影的分級。前者已經(jīng)分好了級,要求你做的只是像《灰姑娘》一樣把蠶豆和豌豆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只要灰姑娘不心猿意馬地想去參加舞會,就能順利圓滿地完成任務。關鍵的問題在于后者,這就像讓灰姑娘按照豌豆的樣子種豌豆,按照蠶豆的樣子種蠶豆,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活了。
如果中國的電影審查機構真想在中國實行電影分級,那么第一步應該是像灰姑娘一樣老老實實地將蠶豆和豌豆放在不同的籃子里,而不是將蠶豆和豌豆全倒在窗戶外,用“黃色”代表“分級”,用“合家歡”來規(guī)范電影,去買成色不齊的紅豆。那么,在中國每年20部的引進片名額中,究竟會花多少比例來引進“分級”電影?而在幾乎沒有國外分級電影引進的情況下,中國導演又有幾個敢去拍攝一部連分級放映廳都沒有的電影?在不存在分級問題的電影都無法正常上映的情況下,中國導演真的有信心去拍那些打擦邊球的電影?
事情就這么簡單,分類垃圾箱很多城市都有,問題是,你應該教路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而不是路邊。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