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長城、天壇、周口店猿人遺址、頤和園和明十三陵6處世界文化遺產游覽參觀門票全面調價,明天將舉行聽證會。保護世界遺產,如今已是全民的共識,但如何保護的問題,卻值得我們認真探討。
門票漲價能保護世界遺產嗎?按照相關部門的邏輯推理,調高票價可以限制參觀游覽人數(shù),而客流量減少對文物的損壞自然就小,這樣就起到了保護世界遺產的作用。乍一看好像有理,細深思則站不住腳。因為到北京著名景點旅游的大都是外國友人或外地游客,北京人并不多,人們坐火車、乘飛機大老遠趕來,就是為了看一看首都的古老文明,長城、故宮可謂是必看之景。即使票價再高也會“義無反顧”地前往,單純用經濟手段和價格杠桿是難于調節(jié)人流的。
筆者認為,單純靠漲門票價格的方法保護世界遺產是很難行得通的,實行科學管理才是上策。按照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只能加以保護,不應該當做旅游產品開發(fā)利用。今年7月在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世遺委員會前任主席就曾對中國如何保護世界遺產提出過許多科學的建議。他認為,保護世遺包括對遺產的利用、保存和維護以及在世界遺產景點內劃定相應區(qū)域進行分區(qū)管理。具體地說,一是設專供管理、維護需要的管理區(qū),不對游人開放;二是設供游覽的旅游區(qū),對游客量進行科學評估,鑒于中國游客量過大,可采取限售門票限制人數(shù),確保遺產的合理負載。
對世界遺產的保護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經濟、行政、法律、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并舉,必要時還必須犧牲眼前利益實施封閉保護。限制客流量應該采用限售門票的做法,單靠漲價是難能奏效的。此舉反而使人產生如此想法:是不是在借“保護”之名從游客身上“榨取”更多錢財,攫取更大的部門利益?據了解,目前許多國家的世界遺產都在實行免費定量參觀,讓國民共享世遺榮光。這些我們是否也該有所借鑒?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作者:尹衛(wèi)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