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學術腐敗令院士痛心疾首 專家倡建學術信用制度

2005年01月27日 09:01

  中新網1月27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說,當前學術生態(tài)問題值得關注。學術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健康,科技未來就會走向滅亡。

  何祚庥是在首都科教界“培育學術生態(tài),凈化學術環(huán)境”座談會上發(fā)表上述講話的。與會近20位專家學者紛紛指出中國科技界目前存在的問題。

  據何祚庥了解,科技工作人員跑項目、要項目的現(xiàn)象嚴重。他說,每次評審工作后,申請人都會弄一些信封,這些不署名的信封里面裝了錢。申請人會給所有幫助過他的人都送,這不是秘密,是公開的事情。此外,還出現(xiàn)某些領導會提前暗中指示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讓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對項目選取的公正、透明產生懷疑。

  有專家分析說,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科技資源分配方式,需要進一步改進。何祚庥說,由一個部門來分配資源,由一個部門來指揮所有的科技項目,肯定很困難。一些過分集中、又失去監(jiān)督的管理辦法,不利于學術生態(tài)發(fā)展。

  學術圈子里的關系圈子

  據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王浦生介紹,在中國科技界的學術圈子里,復雜的關系圈子,正日益嚴重地影響著科技的正常發(fā)展,關系圈子導致了各方不同的利益沖突。首先是自然形成的利益關系。王浦生解釋說,項目評審時,如果申請人和評審者關系密切,只要存在這樣的關系,必然的利益聯(lián)系可能會導致科研項目評審工作的不公正和偏見。其次是企業(yè)和個人的關系。再次是通過公關等手段建立起來的關系,這在中國尤為普遍。王浦生說,本來科研項目申請人和評審者沒有任何關系,可是為了項目評審順利過關,申請人通過各種途徑、手段和評審者建立關系。

  王浦生說,面對關系圈子中的利益沖突,國外一般都制定了回避制度。評審前,項目申請人主動提出哪些人需要回避,如果沒有提出,一經查出,評審者也應該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評審制度的公正,否則很多科學上的不端行為,將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這種利益沖突上。

  花錢就能買到核心期刊版面

  何祚庥說,科技界花錢買文章的現(xiàn)象嚴重,錢買文章的方式多種多樣。一是不提供文章,直接把錢交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雜志。更有甚者,有些單位放出口風,誰能在《自然》和《科學》上發(fā)表文章,就愿意給100萬元。二是有些單位不惜重金,從外國邀請知名學者、專家到中國演講、作報告,付給高額的報告費、演講費,然后請別人在寫好的稿件中署上自己的名字。三是給報刊雜志提供版面費。何祚庥指出,除了正式的科研人員,中國還有成千上萬的在讀研究生和博士生,現(xiàn)在有關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定每人最少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兩篇文章,很多報刊雜志都宣稱是核心期刊,可實際操作是,不管文章質量如何,先收了版面費再說。

  據了解,收版面費在美國也有,但是在收費文章的結尾,編輯會注明:“本文收了多少版面費用,請讀者們視同廣告!焙戊疋诱f,如果我們收版面費也都這樣注明的話,我倒覺得可以考慮。

  論文數(shù)量上去了,質量下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猷最近查閱了很多學術報刊。他發(fā)現(xiàn)文章的作者署名,一個人的很少,幾乎沒有,最多的竟有七八個人。他質疑:科學研究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怎么會湊巧到七八個人同時創(chuàng)造了這個思想?馬大猷院士分析說,這其中肯定有很多人是順便搭車的。

  他說,因為鼓勵多出文章,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論文數(shù)量上去了,可是質量下滑讓人擔心。據他了解,在最近的一次統(tǒng)計中,5年內中國科研人員發(fā)表的所有文章約66萬篇,而科研人員是42萬人,平均每個人1.5篇?杀粍e人引用比較多的僅有2.1萬篇。引用少就意味著重要的文章非常少。馬大猷院士建議,論文質量一定要有保證。搞科研、發(fā)表文章不能搞大鍋飯,否則將影響整個國家的科學發(fā)展..

  專家態(tài)度:盡快建立學術信用制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學術秘書孟輝透露,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學術道德委員會經過主席團批準,正式向國務院遞交了關于中國科學道德問題的報告。她介紹說,這是道德委員會聯(lián)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幾方面專家共同調研后形成的報告,對當前國內科技界存在的問題、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個方面的建議。相關部委已經收到了該報告,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在不久后,該報告可能會向公眾發(fā)布。

  孟輝表示,在科技管理體制和科技政策方面,國家要下大力氣。與科技發(fā)展相比,有關方面在觀念和行動方面相對滯后,片面追求政績,急功近利。過多的以政府管理代替科學界自我約束與科學家民主管理,對科學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孟輝表示,政府管理部門行動滯后是個大問題。

  科技部信息所總工程師武夷山表示,中國的主要問題是學術和政治一直不分。學術成功的標志是得到同行認可,而政治上成功的標志是得到領導認可。兩者評判的標準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一致。如果不經歷一個劃分的過程,學術界水平就很難提高。

  中國科學院聲學所所長田靜則建議,要培育學術生態(tài),凈化學術環(huán)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科研項目專家評審資源。他介紹,有關部門正在建立專家資源庫,以后在組成項目評審委員會時,可以采用隨機抽取專家的辦法。如果這一制度可以真正實施,對于廣大科技工作者來說,將是一個好消息。其次,需要建立專家學者的信用制度。

  中國科學院政策所研究員樊洪業(yè)說,科技界應講究自己的層級,按照人才培育規(guī)律形成層級,而不是講究領導干部的部級、局級和科級。在這個層級中,院士肯定是最高級別。院士曾經取得很高的學術成就,當選后應該在其他方面起主要作用,包括對科技發(fā)展方向的研究、項目評審、院士咨詢等等。他同時強調,今后國家應該根據科技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對院士總量進行控制,如果數(shù)量上不控制,質量上恐怕會有問題。(李健)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