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漫畫家方成有一幅“自畫自”的漫畫:一個大腦袋的方成,騎著一輛自行車,背后馱著一摞書,前面車筐里,插著幾支筆一卷畫。上題三句話:“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yǎng)生就靠一個字,忙!边@是他對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的自我描繪,走近他始知其言不虛。
安居樂業(yè)
雞年大年初九那天,在醫(yī)院治牙室,碰見漫畫家方成,他也來治牙;ハ嗪阎螅f:“到我家坐坐,‘五星級’呀!”把他的新家稱為“五星級”,今天我已是第二次聽他說了。有他親口邀請,又有“五星級”的誘惑,當天下午我就去登門了。
他住在第10層。4室1廳2衛(wèi),150多平方米,這在京城已算不上豪宅,但比起他原來的住處,那是闊多了——此前是小三居,我曾去過。“有個書房,有個畫室,好多了!”看得出,他很滿足了:“過去書堆得滿地都是!彼蜷_大廳一頭的書柜門,一邊讓我看一邊說。我看不僅大廳,朝南的那間書房里,也有好幾柜圖書,真是堪稱富有了。
他說他現(xiàn)在一個人生活,自由自在,沒有干擾。他沉浸在漫畫事業(yè)中,真的是其樂無窮。安居又樂業(yè),先生無奢求。
年產(chǎn)兩書
“我送你一本書。”他拿出一本今年1月剛出版的新書——《幽默畫中畫》,簽上大名后遞給我。“××兄指正”,他大我20歲,落此上款分明是客氣,但覺得頗為親切。我們曾是同事,他的業(yè)務(wù)成就,我一向很崇敬。順手翻閱該書,里面圖文并茂,文字部分敘述他從事藝術(shù)工作的經(jīng)歷和感受,文中插印著他60年來的主要畫作,400多幅,排版設(shè)計別有具一格。我有獲寶之喜,便稱謝不迭。
“我現(xiàn)在每年出兩本書。”他說著進書房,又拿出一集子,“再送你一本!甭渫昕詈笏f!疤昧!以后我至少每年來兩次!”彼此朗朗一笑之后,我對他的勤耕精神,心中欽而敬之。他連年豐收,乃是勤奮得來。他一天工作8小時,緊張而有序,忙活又從容。
作為人民日報社的退休干部,方成說他現(xiàn)在還為一家報紙和一個刊物同時開著兩個專欄,畫得少些了,而文章卻多了。過去常為別人的雜文配漫畫,近來卻常為自己的漫畫配雜文。他送給我的另一本書《畫外文談》,便屬這一類。換了“槍法”,卻多了感受———這也是他喜歡探索筆耕手段的表現(xiàn)。他是多面手,除了畫漫畫,還寫關(guān)于漫畫的理論,寫關(guān)于幽默的著作,還評相聲、寫相聲,并且在哪一方面都沒有止步。87歲的高齡,仍然樂此不疲。
真誠反思
進入耄耋之年,他也常;厥桩斈辍7匠傻穆,常以獨特的畫面形象,針砭時弊,鞭撻歪風,諷刺陋習,凡不合時宜的觀念、危害社會的風氣、損人利己的行為等,都是他抨擊的對象。像《武大郎開店》等,都已成為傳世之作。但跟隨政治諷刺時弊,也難免有錯跟時政之時,先生不止一次檢討自己的某些畫作,如“反右”時的有些作品,誤傷過一些同志。他不僅在口頭上,也不時在文章中表達歉意!队哪嬛挟嫛分械摹段臑(zāi)》和《后記》二文,都有坦誠的表示。言之殷殷,真誠可見。聽其言所得的印象是:先生心言皆善。
我又忽然想起,他的舊居墻上,曾有一幅馮玉祥的字畫,極其珍貴。我問怎么沒掛出來!熬杞o中山市博物館了!边@話引出他許多話題。他說他已經(jīng)捐出了300多幅字畫了;他說人家保管得比他好;他是中山人,他本姓孫,和孫中山同宗。他樂于把社會的財富還給社會,讓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幽默人生
方成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而執(zhí)著,輕松而幽默。他生活極有規(guī)律,他說每晚10時半到11時睡覺,早上6時起來,到院里做操鍛煉,出門騎自行車。吃得很簡單,不愛進飯館,喜歡喝稀粥,也好吃咸魚。
他說他今年43“公歲”半,還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忙著給人家畫插圖,早上一起來就低頭工作,晚上電視都很少看。他說“現(xiàn)在感到這樣不行,還是要活動!泵刻煸缟希鲩T先跑步,然后到院里做操。他常給外國人講幽默,給人歡樂,給人笑聲。他是個樂天派,心無愁事,面無愁容,常愛開玩笑,連健身時也不時冒出一兩句,逗人一樂。有一天他做操斜向而立,有人問他:“你怎么斜著站?”“那前面有倆女的!”大家一看,對面亭子里是兩個老頭兒,于是哄堂大笑。
我問及他最近的身體。“我住了半個月醫(yī)院,出院不久!彼f!艾F(xiàn)在感覺都好嗎?”“挺好。”“血壓呢?”“200!薄鞍?多少?”“高壓120,低壓80,一共200!闭娑海钟哪。
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在治牙室見面。醫(yī)生給他壓了牙印,他保姆幫他交了上下兩排牙的錢。保姆問醫(yī)生,這假牙能管多少年?“至少10年吧!薄澳菚r我90多歲了!”他斜躺在治療椅子上,插了一句話。我立在一旁,一時沒解讀出話中的含義來。但我卻聽出了一種人生——90多歲已在他的計劃中。按一年兩本書的進度,屆時他的書目成績單上,總數(shù)將是60多本。我心中不禁又一次肅然起敬:了不起,方成!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鄭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