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wǎng)|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chǎn) 經(jīng) 資 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華文摘》文章:我們怎樣為毛主席做雪茄

2006年01月20日 11:31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四川什邡是有近200多年種煙歷史的曬煙之鄉(xiāng),毛主席的雪茄煙就是這里的特供煙生產(chǎn)組制造的,這個小組后來遷至北京,并被稱為“132小組”。這個特供煙生產(chǎn)組里發(fā)生了很多故事,記者特意到四川省德陽市拜訪了當年生產(chǎn)組的一位老人,揭開了一段歷史之謎。

  毛主席犯了咳嗽病 我們開始做雪茄

  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什邡就給賀龍元帥卷制雪茄煙。今年82歲高齡的范國榮老人因為技術好被選派出來為賀龍元帥造煙,然后又為毛主席造雪茄。

  “1964年秋天,有一天廠里的書記通知我們幾個人,明天休息一天。然后到倉庫里帶些最好的煙葉,帶上洗漱用品,不用帶鋪蓋卷到成都去完成政治任務。”老人說,當時他們被入選的一共四個人,都是政治合格,技術過硬,有經(jīng)驗的工人!伴_始我們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到了成都的羅鍋卷煙麻局,才知道是要給賀老總造煙。在成都大概呆了四個月左右,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個人每天手工制造要生產(chǎn)100-200支!

  老人回憶道:“上頭有人告訴我們,當時毛主席抽的是紙煙,犯了咳嗽病,然后有人建議拿些雪茄試試,主席試過之后感覺不錯。我們也從成都返回到廠里開始給主席制作雪茄。”

  毛主席選2號煙 賀老總選33號煙

  接到任務之后的什邡卷煙廠一共研制出了35個配方,在樣品試制成功之后送交北京。其中的1、2、13、33號成為選定產(chǎn)品。毛主席選定的是2號煙,如今在廠里還珍藏著一張毛主席吸煙時的照片,桌上有一個白皮煙盒,上面標有“2號”字樣。

  “賀老總抽的是33號煙,濃號煙,味道非常濃,毛主席是中淡味的,外形都是約為100毫米左右長、食指粗的中號雪茄。雪茄煙的制作技術要求特別嚴格,首先要選上好的煙葉,先要進行粗加工,去煙梗;為了增加濕度,要拿越南桂皮、曲酒蒸;然后用特級花茶漂,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具體操作要根據(jù)煙味的不同而變化。之后是晾曬、卷制,最后放在烘箱里烘干,10支一包裝進煙盒,要派專人送上去!闭f到這段經(jīng)歷老人神采飛揚。

  范國榮老人又解釋道:“做好的雪茄不但在味道上有嚴格要求,在煙灰上的要求也相當高。煙灰大致有三種,麻灰色的、黑灰色的、白色的。好的雪茄煙煙灰不但要雪白,落到地上還要保持完整的煙的形狀。”為了鑒定煙的味道、煙灰的顏色,制作的工人都要把煙葉簡單卷起來品嘗。

  煙花把中央領導的臺布燒了個洞

  在給毛主席造雪茄煙的最初階段,因為沒有更多合格的人員,所以只有范國榮一個人入選。老人說:“所有的工序都要一個人完成,選煙葉、品嘗、制作等等,進度就很慢了,有時候根本趕不上進度,后來廠里就選派了一些有底子的工人過來學習。”

  特供煙性質(zhì)比較特殊,如果發(fā)生質(zhì)量問題,廠里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這些學徒也會因為技術不硬實被撤出小組。范國榮老人說:“一次,中央領導人正在開會時,手中的煙頭彈出火花,將臺布燒了個洞。我們就把煙拿回來進行研究,才發(fā)現(xiàn)是因為卷煙的煙芯沒有弄平整,因為摩擦導致自燃。當時造煙的時候,煙葉是半月形的,做煙的時候也分左右兩邊,一查知道是學徒技術上出了問題,便被立刻撤出了小組。”

  當時全國各地很多卷煙廠都想來學這一技術,上海市煙廠特意派了兩名勞模工人來學習!皟蓚禮拜后他們覺得差不多了。說回去做好了煙,拿過來讓我們鑒定,后來他們寄過來10支一包的,沒有一支合格!狈秶鴺s談起這點很自豪,“我們都做了幾十年,每次還是會出大量的廢品,哪里是幾天就可以學會!

  老鼠偷走車間燈繩驚動公安局

  因為是給毛主席造煙,安全最重要。

  “當時我自己生產(chǎn)煙的那個小屋,安全措施非常到位,周圍拉著鋼絲網(wǎng),鋼絲網(wǎng)是第一道防線,然后是屋門。進屋以后,特制的煙放在一個上鎖的大鐵柜子里,鐵柜子里還有一個上鎖的小柜子。每次逢年過節(jié)要放假的時候,各路門窗上都要上封條!狈秶鴺s老人一邊比畫柜子的大小,一邊回憶著。“平時門是隨時上鎖,誰要想進我的屋子,必須要經(jīng)過黨委書記和廠長的特批才可以進去。如果有陌生人進去了,要記下這個人的長相。說了什么話立刻向上匯報!

  老人的故事里提到一個細節(jié):“有一次放假回去,我把門上的封條拆了進去。進門拉燈繩,手在門口墻上一摸,燈繩沒了,找來找去沒發(fā)現(xiàn)。向上面匯報后,縣公安局來了,成都軍區(qū)也立刻派人過來了。你想,封條、門鎖好好的,可燈繩沒了,怎么回事?后來他們爬上屋頂檢查,揭開瓦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燈繩被老鼠拿來做了墊窩!

  進京造煙

  132小組誕生在中南海對面

  1971年根據(jù)上級指示,范國榮和另外兩名造煙師傅黃炳福、姜躍榮一起從什邡遷到北京中南海對面造煙。

  用老人的話說是“林彪事件之后,造煙更加正規(guī)了!辫b于給部分領導供應的是13號煙,供給毛主席的是2號煙,遷移到北京后的供煙生產(chǎn)組被稱為“132小組”。

  范國榮老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開懷大笑:“快秋天的時候我們到北京,那時候穿衣服都很厚了。我們住在中南海的對面,里面原來是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墻上拉著電網(wǎng),門口有士兵站崗,不知道的人以為里面肯定住著某位大領導!崩先说淖≈肥悄祥L街80號,對面就是門牌號為81號的中南海。

  “里面只有13個普通人!狈秶鴺s老人扳著手指頭給記者數(shù)著,一個保安,一個廚師,一個開車的,兩個燒鍋爐的,一個書記,外帶四個學徒!拔覀円坏奖本,當時北京市市長就去看我們,還問有什么困難沒有。為了讓我們安心工作,特意把我們幾個人的家屬從四川遷到北京。結(jié)果她們因為適應不了北京的生活習慣,呆了半年后非要回四川,北京市領導還以為我們有什么困難,說有什么事你們提出來,一定給你們解決,再三挽留。”

  “132”的工作由中央辦公廳直接領導,生產(chǎn)原料依舊由什邡提供,每個月生產(chǎn)15到20條。1976年后,“132”不再生產(chǎn)特供煙,范國榮等三名特供制造大師轉(zhuǎn)變成北京煙廠的職工!拔1979年退休。在這之前我們給大使館和中央別的首長造煙!

  (文/郭媛丹 摘自《法制晚報》)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