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新一代山西人,似乎需要從很深的歷史深淵里,去尋找那一束當初非常耀眼的晉商陽光
本刊記者/李徑宇
喬致庸吃力地伸出手,想幫地上掙扎著的小蟲子把身子翻過來,好不容易夠著了,他卻突然倒地而逝。長鏡頭掠過他89歲的年邁身體,從掛著紅燈籠的深宅大院里向上搖起來……此時,電視劇《喬家大院》所演繹的晉商故事隨著譚晶的一曲《遠情》而蒼涼收場。
主題歌據說是作曲家趙季平和詞作家易茗為譚晶量身打造的,里面加了一些山西音樂的元素。譚晶作為青年歌手,受到了山西老鄉(xiāng)的寵愛。
山西這個鄉(xiāng)土氣息濃重的內陸省,似乎需要不斷從小有名氣的老鄉(xiāng)和曾經光鮮的歷史那里尋找精神自豪感。當別人現實地奔往小康時,這里的人們卻一次又一次地懷舊,一次又一次翻祖宗的老底。這多少有點像阿Q的心態(tài)“我的祖上也闊過”。
包括《喬家大院》在內,這兩年反映晉商的文化事件層出不窮,晉商已不單純是商業(yè)之道,而更加趨向于一種社會文化景觀。透過此景觀,我們看到的是這個省在現實迷茫和發(fā)展沖動交織之下的商業(yè)虛火和文化自戀。
在實用主義者看來,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任何文化都是功利文化,一切都可以為我所用。晉商歷史和晉商文化之于當代山西,可能就是這樣。比如喬家大院占地8700平方米,由6個大院,19處小院構成,共有房屋313間。所謂“繁華風流地,富貴溫柔鄉(xiāng)”,自然少不了許多人間悲歡。它先是作為博物館形式存在的,其旅游景點的功用被彰顯出來,后來便被寫成小說、拍成電視劇,將大院里的人物藝術加工,平添了一些附麗,其目的當然一目了然。
在外省人眼里,現在的山西人似乎都是煤黑子,除此之外,由于晉商題材的文藝作品的集中放量,人們對山西人的記憶又打上了晉商烙印。煤老板是極少數的,晉商是過去時的,所以,絕大多數山西人的面孔實際上還是模糊不清的。
正如劇中喬致庸慨嘆自己“仿佛一束陽光,掉進了萬丈深淵”,新一代山西人,似乎需要從很深的歷史深淵里,去尋找那一束當初非常耀眼的晉商陽光。
晉商能給現代山西帶來什么?這個地方的人們已經在琢磨這個問題,于是,有人提出了“新晉商”的概念?墒,這里的新富們幾乎都與煤炭有關,煤炭是國家資源,由政府控制,不是純粹的商業(yè),所以,開煤礦的人不能算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晉商。其余如山西籍網絡新貴、百度老板李彥宏等,其事業(yè)實際上與山西沒有絲毫的關系。
山西人也早在幾年前就提出了“調整產業(yè)結構”,想大力發(fā)展商業(yè),但這種想法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國家的有力扶持。在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東部和沿海城市后,又提出了“振興東北”“開發(fā)西部”“中原崛起”等區(qū)域傾斜政策,但這一切獨獨與山西無關。山西作為重工業(yè)省份,建國以來對國家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現在的山西人經常這樣委屈地議論。這種委屈,實際上也形成了山西人的一種文化心態(tài)。
歷史上,山西是一個被儒家文化浸潤很深的地方,從《喬家大院》里的人物也可以看出來。農民知識分子喬致庸雖然是一介商人,但成天想著“天下”的事和皇帝的煩惱,秉持著道義和仁義,遵循誠信取財之道?上诹藖y世,他的道德堅守,成了官員愚弄他的突破口。實際上,山西人似乎有著天然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情結,比如在呂梁市屬下的孝義市和汾陽市,許多鄉(xiāng)間的公路、漂亮的學校、敬老院等都是這里的富人們捐助修建的。這也許是晉商文化的現代版本吧。
在《喬家大院》劇中,喬致庸借給皇帝那么多銀子,皇帝和太后卻一再愚弄他,認為它不過是一個商人而已。政府如何信任和尊重商人,如何與新晉商達成道德的默契,可能是今日山西需要營造的基本的商業(yè)氛圍。
只有在這種氛圍下,才不會出現對煤老板和其他商人的妖魔化,才不會出現商人們人人自危的心態(tài),F在,山西商人已經不再像他們的祖宗一樣,很少在家鄉(xiāng)打造豪宅了,他們寧愿在北京花幾千萬買下“潘石屹們”的數套房子,放在那里,不住也不租,寧愿到青島等沿海城市買兩個別墅一年光顧一兩次。他們在山西賺了錢,卻沒有在山西消費,山西商業(yè)如何才能興盛?
今天,我們在看《喬家大院》時,已經不能簡單地把它看成是一個家庭的歷史,也不僅是一出三個人之間的感情戲,顯然,它被傾注了太多的社會意義!秵碳掖笤骸防锼憩F的經商理論和管理方略,在今天的商業(yè)社會里,沒有多少可以照搬。它惟一帶給人們的也許是對先人的追憶,和對今天新晉商的道德和文化呼喚。(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