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魯大學以中國歷史文化流變談到當代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之后,中國元首胡錦濤今晚結束了為期四天的訪美行程——從西雅圖到華盛頓再到耶魯,仿佛從未來空間經過現實世界回到了歷史長河,胡錦濤向美國人展示了中國全新的積極形象。
這個形象便是:期許未來,尋求合作,共享文明。
無論是經貿分歧還是知識產權糾紛,無論臺海議題還是全球合作,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通過胡錦濤與布什的握手,實現了“和而不同”的平等對話,達成許多重要共識。
更為重要的是,胡錦濤這次歷史性的訪問,必然有助于美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
第一,在經貿上,胡錦濤展示了中國緩解中美經貿和知識產權糾紛的誠意:
在西雅圖,胡錦濤在波音公司擁抱美國工人、饒有興致地參觀比爾·蓋茨的未來之家、風趣幽默地提到星巴克咖啡,顯示了北京對于中美經貿前景的期許、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承諾以及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令外界耳目一新。
盡管此刻正值美國國內政治競爭升溫,經濟上也存在對華焦慮情緒,但畢竟這個與中國分享共同利益以及視中國為“利益相關者”的美國,很需要中國。就在一周前華盛頓上空還彌漫著美中經貿爭端的緊張氛圍,似乎在胡錦濤解疑釋惑的談笑間得到緩解。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研究學院中國研究系主任大衛(wèi)·蘭普頓說,中美兩國的民眾往往過多地考慮各自的困境,而很少去思考對方的困難。胡錦濤主席訪美將有助于增進美國民眾對中國國情復雜性的了解,并直面美國民眾的難題。
第二,在政治上,胡錦濤宣示了尋求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積極姿態(tài)。
在華盛頓,通過在白宮南草坪的演說、與布什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會談、出席美中友好團體晚宴的講話,胡錦濤從政治家的高度出發(fā),提出發(fā)展中美關系的長遠規(guī)劃,并以積極姿態(tài)多次強調“全面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這一點受到美國媒體的肯定。
美國對中國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正如蘭德公司專家梅代羅斯所說的“對沖戰(zhàn)略”——美中經濟融合日益密切,同時擔心中國崛起對其構成潛在挑戰(zhàn),于是對中國兩面下注“對沖”,實施兩手政策。一方面強調接觸合作,另一方面謀求抑制中國。
那些希望中美關系出現戲劇性的樂觀進展和過分夸大分歧而悲觀的觀察家們,這一次或許會感到意外。在兩國元首達成的許多重要共識中,首先包括雙方都認為應該堅持用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審視和處理中美關系,正如布什總統(tǒng)所說:“作為國際體系中利益相關的參與者,我們兩國有許多共同的戰(zhàn)略利益”。
盡管中美對兩國關系的看法同中有異,我們相信,胡錦濤此次向白宮表達建設性的定位,已展示出兩國關系廣闊的未來空間。
第三,在文化上,胡錦濤表達了中國歷史蘊含著人類共享文明的傳統(tǒng)。
在耶魯大學的講堂,被外界認為具神秘色彩的胡錦濤從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入題,談到最近28年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快速增長和難題,并宣示中國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和諧社會、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鼓勵兩國年輕一代加強交流。
在這所為美國不同歷史時期造就了無數精英的著名學府,胡錦濤談到了中國人文化精神中的“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在人類文明交流過程中,應該積極維護世界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相互借鑒,而不是相互排斥……
因此,評估此次訪美的成果,除了政治觀察家們眼中的具體議題之外,胡錦濤對美國產官學各界人士發(fā)表的演說以及廣泛接觸美國民眾的開放姿態(tài),極具深意:即一方面從最高層推進中美關系,一方面促進普通美國民眾對中國的關注與了解。
我們相信,在當前中美關系的重要時刻,胡錦濤主席對美國的訪問不僅尊重中美關系需要雙方持續(xù)、審慎和共同經營的客觀現實,更高瞻遠矚地提出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未來,應該能夠贏得美國民眾的信賴并促進中美關系發(fā)展。
當然,解決中美兩國之間所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但只要雙方都盡可能地縮小雙邊分歧,中國所展示出的積極形象,必會換來開花結果的未來。
來源:美國僑報 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