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故事3 買房一年,至今無錢裝修
王健于2005年5月買下了洛溪附近一套120平方米的毛坯房,當時單價3400元/平方米,總價近41萬元。
王健在家是獨子,工作沒有兩年,手頭只有3萬左右的存款。當時買房主要是打算和女朋友結婚用。年邁的父母都已退休,但為了兒子的終身大事,將僅有的17萬元拿出給了兒子付首期。王健本想付三成首期,余下的做20年按揭,但一想到銀行高額的利息,咬咬牙,首期付了五成,按揭貸款10年。
房子到手后,可王健再也沒有余錢裝修了,只想著先把借的4萬元還上。一個月后,銀行按揭批下來了,王健開始了月供2300元的“房奴”生活。去年,王健還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月收入5000元。除去一個月的供樓款,還要將剩余的大部分還給朋友,留給自己的生活費則盡量控制在800元左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800元只夠自己吃盒飯飯。就別提買衣服、泡吧、看電影等娛樂活動了,那都已成為歷史啦。”
然而天有不測之風云,王健所在的公司要搬遷至外地,王健只好另尋工作,雖然有著研究生學歷的他,但為了能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工作,不得不屈居目前這份4000元/月的工作。所幸的是借朋友的錢基本上還清了,但房子的裝修費用仍然是個問題,房子都買了都一年多了,仍然是毛坯空在那里,住又不能住,還要承擔每月巨額的供樓款。每天醒來最先想到的就是月供款,本想休休年假的,但一想到休假的那個月工資會少很多就只好作罷。最讓王健擔心的就是父母的身體,如果一旦父母身體出現(xiàn)問題,急需用錢,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房奴故事4 買房后,生活能省則省
梁先生夫婦倆終于在前年買了一套位于中山路附近的新房,這是他們長期以來的期盼。搬離了世代蝸居、業(yè)已破敗不堪的老屋,雖有一份難以割舍的依戀之情,但更多的是一種住上新房的喜悅之情。在住進新房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一家三口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
然而,梁先生很快就切身體會到做“房奴”的無奈。為了付30%的首期款,他們不但花掉了長期以來的積蓄,連父母的養(yǎng)老錢都“挪用”了,2000多元的月供占據(jù)了夫妻總收入的4成左右。于是,梁先生開始精簡自己每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的成本:超市購物時盡量挑一些便宜好用的;朋友及同事間的應酬能不去就不去,以至于別人誤以為外向的他得了“自閉癥”;上下班盡可能坐一元的非空調(diào)車……同樣地,他發(fā)覺妻子的生活也有了變化:以前存放多時的舊衣服又被拿了出來,之前常常在梁先生面前談論各種名牌的興奮勁也沒了。
想著還有年事已高的父母要贍養(yǎng),女兒的學費一年高過一年,一年前的購房喜悅似乎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莫名的憂慮。
房奴故事5 煩人的節(jié)衣縮食生活
在天河北一家外資公司上班的蕭小姐,月入近7000元,也算是一個白領吧。1年前,她看中了東圃的一個樓盤,無論是房子還是小區(qū)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都讓她心動不已。單身的她做出買房的決定并容易,好友們都說“買房的女人會讓男人敬而遠之”,并奉勸她不要“逞強”。父母也持反對意見,認為她一個女孩子買什么房。厭倦了租房的她,始終對“家”有一份憧憬,還打算要把父母接到廣州來安度晚年。于是,就決定做個有房一族。
揣著父母和自己幾年來的積蓄,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付了首期。搬進新家之后,一種滿足、安全、自傲、愜意的感覺油然而生。然而,接下來的生活變化讓她焦躁不已:由于房屋買得過大,月供差不多占了總收入的一半。一向“奢侈”慣了的她不得不過起了“節(jié)衣縮食”的生活,幸運的是——減肥的預算被省了下來;名牌店也不敢經(jīng)常去逛了,健身、旅游、美容等支出更是捉襟見肘……現(xiàn)在她真有點后悔當初的決定了。
(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韓淵武 何羽 蘇華俊 羅莎琳)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