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少妇亚洲视频,丝瓜下载黄色,亚洲中文字幕制服自拍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能源頻道
    中國南方多省份遭遇西南干旱引發(fā)的“電荒”
2010年04月07日 19:56 來源:新華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國南方多個省份正面臨著西南地區(qū)嚴重干旱引發(fā)的“電荒”。中國西南地區(qū)歷史罕見的干旱已持續(xù)數月,并很可能繼續(xù)存在一段時間。

  據政府部門提供的信息,貴州省水庫蓄水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0%以上,水力儲能降至歷史最低值,水電日均發(fā)電量因此減少6000萬至9000萬千瓦時,加之優(yōu)質電煤短缺,火電廠停機及減出力達200萬千瓦,省內電力總缺口達300萬千瓦。

  在與之毗鄰的旱情最為嚴重的云南省,電力生產供應更是困難重重,由于主要流域來水量同比銳減3-4成,主力水電廠出力還不到總裝機容量的30%,全省缺電達40億千瓦時左右。

  云南電網公司調度中心的信息顯示,云南統(tǒng)調電網省內日供電量勉強維持1.7億千瓦時左右,平均缺電率20%,成為全國缺電率最高的省份之一。

  “電力供應面臨新世紀以來最為嚴峻的局面!痹颇鲜≌(jié)能辦公室主任劉紹忠說。

  另外,湖北省亟須補充30萬噸電煤,廣東省則有近300萬千瓦用電負荷需錯開高峰時段……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長期存在的電力結構不合理,在水電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電煤供應尚處于節(jié)后恢復時期,煤電矛盾突出,日發(fā)電量嚴重下降,而作為新能源的風力發(fā)電“尚難當大任”,多重因素造成目前中國南方多省電力供應“告急”。

  受干旱缺水限電影響,云南、廣西等省份的有色金屬上游企業(yè)已經停產或半停產。其中,云南省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停產半停產企業(yè)達593戶,占全省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的17.6%,主要集中在有色、鋼鐵、化工和建材等行業(yè)。

  雖然貴州電網的結構中火電比重大于水電,但是錯峰限電和干旱缺水仍使貴州鐵合金、工業(yè)硅、電解錳、黃磷等行業(yè)生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去年10月份至今,南方電網大部分水庫來水偏少三分之二,今年以來全網統(tǒng)調水電發(fā)電量減少7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29%;全網主力水電站的水位較同期降低20米左右,多個水庫已接近死水位。

  另外,云南、貴州、廣西3省區(qū)因抗旱還增加用電負荷100萬千瓦左右,3月份電力電量雙雙短缺,最大電力缺口超過500萬千瓦。

  為保證抗旱,三省區(qū)紛紛制訂抗旱節(jié)電措施,同時努力增加電煤供應,并厲行計劃用電,協(xié)調減少外送電量。以云南為例,輸送廣東電量將從兩省原計劃協(xié)議的7400萬千瓦時調減到2000萬千瓦時。

  “外部各種渠道對廣東的輸電量已經接近上限值!毙氯A社記者從廣東電網公司獲悉,目前西南地區(qū)每天仍有1100萬千瓦的電力“西電東送”。不甘坐等“來電”的廣東省也在積極跟中華電力洽談,在原來用電量基礎上給予超額補給。

  廣東電網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鐘連宏說,廣東電網還在挖掘本省潛力,確保正常的工業(yè)和生活用電。目前廣東已采取錯峰用電,并優(yōu)先確保居民生活用電。

  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表示,全網將千方百計統(tǒng)一平衡電力電量,保障云南、貴州、廣西的民生、農業(yè)生產、春耕備耕用電,同時保障好廣東的有序用電。

  長江流域也受到西南旱情的影響,長江上游來水持續(xù)減少。占湖北全省發(fā)電量30%的水電不能充分運轉,只有依賴火電彌補。目前,湖北省運進多少電煤就消耗多少,但庫存儲備難以增加,這還將直接導致該省原定為上海世博會送電的計劃暫時延后。

  記者從湖北省電力公司獲悉,全省已有近萬名技術人員從4月1日正式投入到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會跨區(qū)電網保電工作中。

  專家估計,如果5月下旬之前仍持續(xù)干旱,南方的電力供應將會更加嚴峻。

  長期從事電力工作的云南省工信委電力供應處副處長段學民認為,時下發(fā)生在中國南方一些地方的電力緊張狀況,暴露了長期存在的電力結構和電煤生產供應結構上的矛盾。

  他認為,在水電方面,中國要著重開發(fā)一些有年調能力的水電站,大規(guī)模建設高參數、高容量、高效率的坑口火電廠。另外,還應整合一些小煤礦,實現煤炭產量和火電發(fā)電的需求相對稱。從更長遠來看,應大力開發(fā)新能源,大幅提高其所占能源比重,更重要的是,中國要加速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大幅降低能源資源的投入依賴。(參與采寫記者:李云路 劉娟 肖思思 戴勁松 王麗)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