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通訊:長征女兵今健在 七十年后憶當年崢嶸歲月

2006年10月16日 03:32

 

    8月1日,彭德懷元帥侄女彭鋼將軍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瞻仰長征女紅軍照片。當天,參加“情系長征路”的開國元勛子女在革命歷史名城貴州遵義參觀,重溫前輩長征事跡。 中新社發(fā) 田地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社上海十月十五日電 題:長征女兵今健在 七十年后憶當年

  中新社記者 崔煜芳

  為紀念紅軍長征七十周年,一部從女性視角解讀長征的大型口述文獻片《她們的長征》,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電視新聞中心攝制完成,并將于今晚在上海熒屏與觀眾見面。

  《她們的長征》聚焦今天依然健在的十一位紅軍女戰(zhàn)士,通過她們的敘述追憶七十年前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

  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攝制組踏遍五省兩市,尋訪散居在各地的已是耄耋老人的女紅軍,其中既有將軍的夫人,也有普通的女兵;她們中年紀最輕的已八十高齡,最年長的已九十四歲。她們有的居住在偏僻的農村,有的已年邁力衰。老人們雖然年事已高,但回憶當年仍清晰如昨。

  長征路上,最艱難的莫過于那些懷孕的女兵。由于環(huán)境險惡,她們生下孩子就得扔下親身骨肉,繼續(xù)跟著部隊走。晏福生將軍(長征時任紅六軍團十六師政委)的夫人馬憶湘回憶道,五名生孩子的女兵,誰都沒有擺脫這樣的遭遇。

  馬憶還回憶道,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在長征路上生了一個女兒,也是沒法帶走,就包了三十塊大洋把孩子留在了當?shù)兀院笤僖矝]找到這個孩子。馬憶湘說,在自己后來撰寫的長篇小說《朝陽花》中,描寫了紅軍克服重重困難把一個嬰兒“小紅”帶出了長征路上的情形。她表示:這只是虛構的,表達了美好的愿望,當時根本不可能做到。

  “過雪山后,我便不來月經了,所有的婦女都是如此。”長征女兵危秀英一九八四年對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說。

  滬上健在的最小女紅軍蘇力,當年長征時年齡只有八歲。她深情地敘說著長征途中永難忘懷的一件事:在一次轟炸中她不省人事,醒來時方知自己毫發(fā)未傷,是一位如親人般的紅軍姐姐奮不顧身保護了她,那位姐姐遍身是血已奄奄一息……

  長征女兵,感天動地;史無古人,世無先例。這次接受電視采訪,不少老紅軍都是第一次,她們表示,趁自己還健在,要把親身經歷告訴后人,讓人們永遠記著這種精神和信念。拍攝過程雖然困難重重,但攝制組成員都深有感觸地稱自己是在做一項極有意義的搶救性工作,搶救一份份關于歷史的獨特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長征中的許多場景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攝制組在片中采用了先進的三維制作等手段來進行表現(xiàn),使這部大型口述文獻片具有了較強的可視性。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