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僑鄉(xiāng)傳真 |
司馬遷的《史書》、班固的《漢書》中,均有“蜀,身毒國道”、“有乘象國,名曰滇越,蜀賈奸(間)其物者或至焉”一類的記錄,描寫兩漢時內(nèi)地商賈,通過現(xiàn)云南騰沖縣出國經(jīng)商。
如今的騰沖縣有華僑和歸僑約16萬人,占全縣人口四分之一。騰沖僑商中,能詩能文者頗多,所以被稱為文曲僑鄉(xiāng)。在這個中外聞名的文曲僑鄉(xiāng),還有一條僑資參與建設(shè)的“母親渠”,在歷年干旱時節(jié)滋潤著騰沖古城,但在百年不遇的干旱中,年老體邁的“母親渠”也逐漸干涸。
騰沖 綿延600年文化古韻
云南華僑出國經(jīng)商雖然早,但其商號自古至今始終多以一家一戶為主體;又因騰沖正當中緬客商必經(jīng)之地,故其家就成了購買、轉(zhuǎn)運、銷售進出口物資及兌換外幣的一個?;再加之云南華僑家鄉(xiāng)觀念、祖國觀念濃厚,來去緬甸方便,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行商”,經(jīng);貒丶亦l(xiāng),家庭自然成了商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直到近現(xiàn)代,“永茂和”號主就是以李永茂、李任卿、李鏡天祖孫相承為主體的李家;“寶濟和”就是以張寶延、張明達父子為主體的張家;“福盛隆”就是以寸海亭、寸尊壽弟兄為主體的寸家。總之,以家庭、家族或親友為主而設(shè)商號經(jīng)營進出口貿(mào)易,是云南僑商的一個突出特點。“三成號”創(chuàng)設(shè)極早,受宗法觀念影響尤重,更是如此。
把“三成號”古跡保存和現(xiàn)代經(jīng)營理念結(jié)合起來,既保存了文化又帶來了經(jīng)濟效益。村民李繼輝在2006年將自己百年老宅“和順三成號”裝修改造成民居旅館。
在和順,李繼輝的做法不是唯一的。
“和順人家”酒樓是在富滇銀行香港分行創(chuàng)始人張木欣的老宅子原地翻修建設(shè)的,“總兵府”客棧是在清末騰越總兵張松林的老宅子異地搬遷后建設(shè)的。
和順小巷可以說濃縮了一段歷史,把滇緬抗戰(zhàn)博物館、馬幫博物館、商旅館、走夷方館等串聯(lián)在一起。來到這里,就像觸摸到了歷史的脈搏,品味到綿延600多年的文明古韻。
在綿延了600年的“僑史”中,僑商出資為騰沖建學校、水利等工程。在民國時期,華僑就與當?shù)毓賳T集資,為騰沖修建了一條引水溝渠,造福當?shù)鼐用駧资辍?/p>
隧洞 因錯位修了43年
騰沖由于地理因素,僑商經(jīng)貿(mào)極為發(fā)達,但是年年干旱,當?shù)鼐用窈蛢S屬飲水、灌溉十分困難,甚至還發(fā)生過居民因為爭水導致各種紛爭。1932年,時任云南第一殖邊督辦的李曰垓為解決當?shù)厮磫栴},欲引水入騰沖,他四處籌集公私股款,創(chuàng)建北洞隧洞。經(jīng)7年的多方籌措,與當?shù)厝A僑、僑屬以及商賈集資10余萬元創(chuàng)建北同隧道。但到1939年冬,所籌資金告罄,隧道工程無奈停工。
就在李曰垓準備向海外華僑籌資時,殖邊督辦署裁撤,李曰垓離職,工程被迫停工。此事竟成李曰垓平生一大憾事,最終抱恨郁郁而終。
由于當時的技術(shù)條件所限,南北對打時竟打偏了方向,終至無法對接。所幸的是,渠首北洞引水源3.46公里開挖支砌竣工。洞后7公里開挖了溝面,支砌了渠埂,渠首建成攔河滾水壩一座,左右安裝了絲桿啟閉閘門,左閘進水,右閘泄洪,閘上各建一個八角尖頂空心石塔。李曰垓于雙塔上各題“如是”兩字,至今雙塔完好無損,仍在使用。這7年間完成隧洞南北總進尺554米(北洞313米,南洞241米),占全長的二分之一。
1970年10月6日,村民受“紅旗渠”的精神鼓舞,開始續(xù)修北洞溝。一年后,經(jīng)工程師張?zhí)斓聹y量原洞方位后,證實角度誤差很大。于是拋棄53米舊洞,重新向北洞挖掘。在準確的基線上,南北相對開鑿。1974年9月29日,北洞溝豁然貫通,工程順利完成。
資料記載,原有隧洞,北洞長313米,完好無損。南洞241米,洞口塌方封閉,沿洞大小塌方26段,平均9米一段。
“每次進入洞里,都是汗水如雨,加上洞中塵土飛揚,出來時活生生地成了一具“兵馬俑”。曾參與工程的陳錦鵬對記者開玩笑地說道。由于每次清除的渣土,次日又還原,指揮部緊急召開會議,匯集群眾智慧,共同研討出‘進一步鑲一步,進一尺拱一尺’步步為營,歷經(jīng)45晝夜,挺過難關(guān)。
1975年5月,北洞溝通水,許多老百姓喜極而泣。那時灌溉田地就達3000多畝,那種激動人心的時刻歷歷在目,讓當?shù)厝酥两穸茧y以忘懷。
老渠年久失修已斷流
由于有了北洞溝,受灌溉之益的村落,紛紛把旱地荒地改成水田。按照當?shù)鼐用竦脑捳f,有了這條華僑溝,田地年年旱澇保收。村民們本指望著在今年大旱時也能靠這條渠渡過難關(guān),可如今這條渠卻由于年久失修已經(jīng)斷流。
現(xiàn)在的溝渠已不顯原來的模樣,雜草長滿了溝渠,旱情影響了水源,溝渠變小了不說,實際上已處于斷流的狀態(tài)。山下干涸的田地像一張張張開的嘴,等待著可以滋潤的水。當?shù)鼐用駞s無計可施,只能無奈地看著眼前的土地。
一位年長的居民告訴記者:“我從小就在這條溝邊長大,經(jīng)常在里面摸魚,在泥潭里打滾。每年都會從這引水澆灌農(nóng)作物,氣候再旱時也不見斷過水,生產(chǎn)也沒受過多大影響。這幾年怎么就會斷流了呢?為什么不出錢修呢?”
如今,找水幾乎成了云南從上到下的第一要務。
近日,為了解決人畜飲用和生活用水以及保苗用水,有人提議,成立一個“找水隊”,在附近的山洞里尋找新的水源。這個提議得到了多戶村民的響應。
重修冀海外僑商再出力
曾參加過當年修渠的鄉(xiāng)水管站老職工楊應蒼無奈地告訴記者:“我是最清楚這條渠的歷史了,它確實發(fā)揮過大作用大效益。上世紀70年代集體時管護還比較到位,80年代包產(chǎn)到戶后,起初每戶湊一點維護費也還維持了近20年,但到后來,錢也難湊了,集體資金又困難,畢竟只是土溝土渠,年久失修,滲漏嚴重,慢慢地也就難引水了。我們測算過,要重修至少要600萬元。我們也做項目上報過,爭取過,可是縣里鄉(xiāng)里是拿不出這么一大筆錢的!薄
騰沖縣水利局負責人一再表示:“修,我們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的錢;不修,我們也覺得對不起前人,更對不起群眾。”
曾經(jīng)參與過1970年修渠工程的楊師傅喃喃道:“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或是聯(lián)系云南在海外的僑商,請他們?yōu)榧亦l(xiāng)的‘華僑渠’投入一部分資金,讓北洞溝再次充滿生機與活力!(時雙慶 呂松 祖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