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 時政| 國際| 軍事| 社會| 港澳| 臺灣| 僑網(wǎng)| 經(jīng)緯| 華人| 財經(jīng)| 金融| 汽車| 娛樂| 體育| 文化| 理論| 生活| 圖片| 視頻| 直播
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搜 索
回放

東西問·中國世遺丨開平碉樓: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

當前位置:中新網(wǎng) > 新聞直播

分享到:

2007年,“開平碉樓與古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chǎn)項目。碉樓,這種防衛(wèi)、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shù)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被譽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碉樓和普通民居的設計有什么不同?墻體用料有哪些特點?修繕工作是怎樣進行的?一起到開平自力村尋找答案。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1-07-26 14:14
    2007年,“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碉楼,这种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被誉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碉楼和普通民居的设计有什么不同?墙体用料有哪些特点?修缮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一起到开平自力村寻找答案。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13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新社记者蔡敏婕。我们现在来到著名侨乡广东江门开平,在我身后的便是开平的碉楼群。由于开平的华侨旅居欧美各国,因此这里的碉楼都带着浓郁的欧美风情。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17
    开平现存1833座中西合璧碉楼,大部分使用钢筋混凝土所建。历经百年的风吹日晒,至今仍坚固结实,屹立不倒。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2001年6月,开平碉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18
    开平村落最早出现在14世纪,他们既继承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传统,讲求风水格局又打破陈规,村民们将山川风貌与自身居住需求、审美情趣结合在一起,力求营造最佳居住环境。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18
    2007年6月,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和古村落群,这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19
    开平碉楼与村落表现为中国乡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建筑、规划、土地利用和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一种完美结合和独特范例。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等多种风格,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0
    明朝时,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三不管地带,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洪灾多发,一些村落出现了防匪防洪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到近代,碉楼更成为开平村落的标志性建筑,具有了防匪、防洪、居住、办学等多功能,尤以防卫和居住功能最为重要。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0
    开平碉楼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华人血泪史,更是一部华人华侨与不公平生存环境的抗战史。19世纪中叶,开平青壮年大量移民北美洲和大洋洲当劳工。但自19世纪后期,相关国家的自由移民政策改变为对华工的歧视性限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排华政策迫使众多开平华侨纷纷回乡,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为了防御当时的土匪,开平的华侨和乡亲将碉楼建成了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建筑。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2
    “华侨华人不仅是国际移民,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开平碉楼与村落’体现了华侨文化的特点,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一个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说。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2
    开平的华侨旅居欧美各国,因此这里的碉楼都带着浓郁的欧美风情,现存1833座碉楼既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还有中西结合的庭院式、别墅式等。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3
    有“开平碉楼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是开平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碉楼之一,整体造型带着浓厚的西方建筑风格,包括古罗马的券拱、爱奥立克风格的柱廊,巴洛克风格的山花等,其中又融入了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瑞石楼”三字刚劲隽秀,很多楼层还雕刻着“富贵吉祥”、“世界大同”等新文化时期传统语汇。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3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说:“在侨乡江门开平,祖屋(碉楼)是海外华侨的‘根’,保护修缮碉楼有利于凝聚侨心民心,加强与华侨联系家乡情谊。碉楼申遗成功,带动江门开平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于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当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4
    对于这样一个“国宝”级别的建筑群,修缮工作自然慎之又慎。放眼所见,碉楼群整体非常和谐,几乎看不太出新旧修复的差距。不过一座倾斜的碉楼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居安楼,建于1922年,是旅居斐济的华侨方文旋回乡建筑的居楼。当地自力村的居民们都搬迁到了碉楼群附近的仿古建筑中,有的开起了餐馆民宿,有的摆卖起民俗特产。居安楼屋主的后代陈水莲就经营一间方太碉楼餐馆。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5
    “以前这里保护不太好,歪了,地基都沉下去了,屋里面都是老鼠蝙蝠燕子筑的窝,已经很久没人住了。”楼内基本保持着中西合璧的建筑样貌。她说楼房是她老公的先辈所建,后代们都搬迁出来了,政府在近年来组织了具有二十多年文物古建筑修缮资历、实干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修筑,压实了地基,修补了裂缝。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5
    这栋楼基本保持着倾斜面貌,为何不把它扶正?欧阳仑解释说,当时也有商讨是扶正还是维持倾斜,但最终还是选择保持特定历史时期的样貌,类似于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保留那种历史的美感。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6
    秉承“民生为先、修旧如故、活化利用、留住乡愁”的理念,欧阳仑介绍说他的团队注重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尽可能地恢复、还原历史建筑原貌。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6:26
    自力村碉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现留存风格各异的碉楼和居庐15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自力村海外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交融,成为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碉楼内仍保存着完整的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是近代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 中新网记者蔡敏婕
    2021-07-26 17:04
    本场直播到此结束,再见!
没有更多内容了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直播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