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暫沒有相關(guān)視頻,敬請(qǐng)期待
全國(guó)政協(xié)十四屆二次會(huì)議第二次全體會(huì)議
3月7日上午9時(shí),全國(guó)政協(xié)十四屆二次會(huì)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huì)議(大會(huì)發(fā)言)。
分享到:
圖文滾動(dòng)
30秒自動(dòng)刷新
60秒自動(dòng)刷新
刷新
中新网报道
2024-03-06 18:33
3月7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3
沈跃跃: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4
沈跃跃: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共安排两场,今天上午进行第一场大会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今天的会议,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让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4
沈跃跃:
下面,请14位委员分别发言。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4
沈跃跃:
首先请宁吉喆委员发言,陈群委员准备。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6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宁吉喆: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硬道理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7
宁吉喆: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了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新成绩。一是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全年GDP同比增长5.2%。二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三是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五是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六是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七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8
宁吉喆:
同时必须看到,今年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一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并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二是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并存,供求总量失衡,企业增产不增收。三是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四是实际困难和信心不足并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预期偏弱。这些问题必须在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09
宁吉喆: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稳增长的政策。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必须强化逆周期调节。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必要时把储备政策投入实际操作。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价格稳定。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0
宁吉喆: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要围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以数字智能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增加面向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1
宁吉喆: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开拓城乡和区域发展空间。唯有扩大内需,才能发挥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优势。要以全面扩大新型消费、传统消费、恢复性消费为基础拉动增长,以系统增加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利用外资为关键促进发展,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加强战略腹地建设为举措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以兜牢民生底线为基准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1
宁吉喆:
四是推动结构性改革,在改革开放转型发展上积极进取。以进促稳方能稳中求进。要谋划出台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动能。加快转换增长动力,由传统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转为科技创新驱动为主。加快优化经济结构,由三次产业各自增长转为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粗放使用转为资源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经营、房地产运行都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谢谢大家。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2
沈跃跃:
请陈群委员发言,易纲委员准备。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2
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陈群: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的题目是:强化落地执行 为基础研究打造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3
陈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具有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十年磨一剑”是基础研究的常态。为此,中央深改委2022年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倡导‘十年磨一剑’的原创攻关”。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4
陈群: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仍然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缺少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考核评价过于频繁,评价体系过于强调量化指标,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上不符合基础研究实际的要求仍然较多等。这些都是阻碍科研人员勇于选择挑战性大、创新性强的课题,沉心静气、长期深耕的原因。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4
陈群:
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水平提升,需加快中央文件精神的落地执行,制定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具体措施,为基础研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为此建议: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5
陈群:
一是加大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强化有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同时为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留足空间,鼓励支持科研人员找到有真正价值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深耕细作、长期坚持。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5
陈群: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和评价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并在此基础上放手发挥学术共同体,特别是小同行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推动学术共同体逐步承担起科研评价的主体责任,从而实现由“量化考核”向“贡献考核”转变。对基础研究人员,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延长评价周期,使青年科技人员敢于承担周期长、难度大的科研。
中新网报道
2024-03-07 09:15
陈群:
三是改革科研管理方式。按照基于信任进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简化与科研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经费预算的调整权限,使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拥有更大自主权的要求真正落实落地。
加载更多
關(guān)于我們
About us
聯(lián)系我們
廣告服務(wù)
供稿服務(wù)
法律聲明
招聘信息
網(wǎng)站地圖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diǎn)。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 [
京ICP證040655號(hào)
] [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9201號(hào)
] [
京ICP備2021034286號(hào)-7
] [
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wù)許可證: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
]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80010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電話:15699788000 舉報(bào)郵箱:jubao@chinanews.com.cn
舉報(bào)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總機(jī):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