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差软件下载免费,日韩国内久久久久精品影院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體育新聞

"海上絲路"承載廣府文化:亞運獎牌設計有"定式"

2010年10月29日 09:46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古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是沒有獎牌的,勝利者都是戴上橄欖枝織造的花冠,這頂“王冠”代表了對運動員的尊重,現(xiàn)在,“唯金牌、唯獎牌論”也是不可取的,頒發(fā)獎牌據(jù)說是一位猶太國王的發(fā)明,一直沿用了下來,隨著包裝宣傳的需要,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一種文化,獎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亞運會獎牌的一些故事。

  “父子兵”打造“海上絲路”

  最新鮮熱辣的,當然是已經(jīng)運抵廣州的3989枚2010年廣州亞運會獎牌,這些獎牌即將被分發(fā)到各比賽場館,廣州亞運會越來越近了。

  第16屆亞運會獎牌名為“海上絲路”:正面的設計將亞奧理事會會徽圖形和本屆亞運會主辦城市廣州市市花紅棉圖形有機融為一體,用強烈的雕塑語言和浮雕技巧,詮釋立體舞動的龍和鷹,并通過立體凹凸弦紋的設計,強化了太陽光芒四射的視覺效果;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商埠、港口,有兩千多年的開放貿(mào)易史,是海上絲綢之路發(fā)源地;獎牌背面設計以中國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用中國圖式語境創(chuàng)意構成,構圖采用對稱和均衡形式,翻騰的大海由近而遠向兩邊破開,中軸下方為“吉祥如意”紋,左上方為廣州亞運會會徽圖形,右邊為由東向西航行的廣州獨特的“廣船”圖形,象征著嶺南人“乘風破浪,開拓進取,敢為天下先”的獨特人文精神,承載著厚重的廣州地域文化和當代信息。

  據(jù)悉,“海上絲路”的設計團隊是一支“父子兵”——由廣州美術學院張海文教授和其雙胞胎兒子張懿、張聰設計師三人組成,其靈感來自南海神廟這個我國古代海外交通貿(mào)易史上的重要遺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還有就是18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為首次遠航廣州的貿(mào)易鑄造的唯一一批鑄有廣州商人像的德國銀幣,該銀幣背面正中是即將遠航廣州的“普魯士國王”號,還有一個穿著清朝服裝的廣州商人。

  比獎牌總數(shù) 日本仍是亞洲第一

  中國代表團在亞運會上一共奪得了991枚金牌,是亞運會歷史上最多的,中國代表團也創(chuàng)造了單屆亞運會金牌數(shù)和獎牌數(shù)的紀錄,但論亞運會的獎牌總數(shù),亞洲體壇的霸主依然是日本代表團。過去15屆亞運會,缺席了第2~6屆亞運會的中國代表團的獎牌總數(shù)為2136枚,而從未缺席過亞運會的日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shù)為2442枚,因此,中國隊與日本隊還有306枚獎牌的差距,而且,中國隊在廣州亞運會上超越日本隊的可能性也極小。

  說到亞運會的獎牌故事,在2002年釜山亞運會有一項創(chuàng)舉出自頒獎典禮,就是一反過去從金牌先頒發(fā)的傳統(tǒng),改為由銅牌先發(fā),接著是銀牌,最后才頒發(fā)金牌,以表示對金牌選手更加尊重和贊揚。而且,出于亞洲體育運動整體發(fā)展的需要,亞運會規(guī)則規(guī)定,同一代表團的隊員最多只能獲得兩枚獎牌,也就是不可能出現(xiàn)三面一樣的國旗同時在頒獎典禮中升起,假如同一代表團的三名隊員包攬個人項目前三名,那么銅牌將授予該項目的第四名。

  亞運獎牌設計有“定式”

  即便在亞奧理事會的官方網(wǎng)站上,也沒有收集完整全部16屆亞運會的獎牌圖案,但按圖索驥,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亞運會的獎牌設計都是有“定式”的,正面均是亞奧理事會的會徽配以一些主辦國或者主辦城市的元素,背面基本上均是該屆亞運會的會徽。

  1986年漢城亞運會的獎牌,正面也是亞奧理事會的會徽,只是下方多了一個太極的圖案,反面則是該屆亞運會的會徽。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獎牌正面是亞奧理事會的太陽圖案,背面則是釜山亞運會的會徽,海水和太陽構建起和諧景象。

  應該說,亞運會的獎牌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獎牌主體部分是太陽照耀下的長城,太陽是亞奧理事會標志,長城組成了XI(羅馬數(shù)字11)字樣,長城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11表示北京主辦的是第11屆亞運會。1994年的廣島亞運會獎牌也頗具特色,亞奧理事會的太陽、象征友好和平的7根圓柱齊指廣島亞運會會徽。

  2006年多哈亞運會的獎牌設計獨具匠心,一面為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奧利”高舉亞運會火炬向前奔跑的圖案,另一面則是2006年多哈亞運會會徽嵌入“亞洲之日(Asian sun)”的圖案,正面圖案體現(xiàn)了亞運會與卡塔爾引以為豪的悠久歷史的完美結合,而背面則著重強調(diào)卡塔爾與亞洲其他國家的緊密聯(lián)系,因為奧利手舉火炬所在的地方為卡塔爾重要的文化地標——祖巴拉堡壘。

參與互動(0)
【編輯:趙彧】
    ----- 體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