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方便面(也有人稱為“速食面”、“即食面”,美聯航的班機上最近甚至提供這種被稱為“中國面條”的航空食品),城市中的無業(yè)流浪者、被拖欠工資的民工、生活費極其緊張的窮學生,以及那些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吃飯的城市打工族們,應當是最為熟悉和關注的了。簡而言之,越是貧困拮據和缺乏時間的人,對方便面的依賴性就越大,而那些有錢和有閑的人顯然不會對方便面太感興趣。
雖然方便面加有各種夸張過度的料包,在媒體和街面上其廣告也做得挺邪乎的,但很多人都知道,有些方便面里含有各種添加劑,因此長期、大量、不間斷地食用方便面可能會使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嚴重的甚至會破壞免疫系統(tǒng)。
在許多都市中,人們甚至會把方便面看作低收入階層飲食狀況的一個信號指標,在特定群體(比如民工或窮學生)中,倘若每人每周食用方便面的次數超過20包次,那么就可以看作是處在“貧困線”以下了。如果有人每天的食品支出低于5元錢,那他也只能勉強吃方便面或咸菜了。
一旦有人把最低端的象征性食品——方便面作為一周的主食,那么其貧困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假如我們編制方便面價格指數,把它與通貨膨脹水平相聯系,或許可以考察通貨膨脹對低收入窮人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事實上,我們經?梢杂^察到,偶爾吃點方便面的群體要比我們已經列舉出來的那些還要大得多,許多辦公室白領、單身貴族、網迷們都會以方便面來臨時抵擋饑餓,而不少專心于工作的技術人員、學者、教師、普通公務員也往往以方便面充饑。所以在許多大超市中,我們都經常可以看到購物車中高高摞起的方便面。從此角度來看,方便面漲價的波及面甚至可能要比我們想象的程度還要嚴重。
我們大概不會反對把方便面稱為“廉價食品”或“非營養(yǎng)類食品”,人們在有多項可替換選擇時很少會主動選擇它。如果連方便面都漲價了,那還有什么不會漲價呢?
豬肉漲價、雞蛋漲價、糧油漲價、方便面漲價……今年以來不少消費品價格輪番上漲,CPI連續(xù)幾個月都處于政府今年提出的3%通脹警戒線附近。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輪漲價?它會是新一輪通貨膨脹的起點嗎?它會引發(fā)惡性的通貨膨脹嗎?
最近我在美國加州參加研討會,回國后第二天又到青海考察,連續(xù)兩周時間里接到國內財經媒體多次類似的采訪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今年下半年通貨膨脹水平的擔憂更加緊迫了。
在我看來,今年比較普遍的食品價格上漲,其實是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一個必然反應和階段性矯正。近年來許多行業(yè)和商品的實際利潤率下降,對生產廠家和商家形成了比較大的持續(xù)壓力。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食品價格的普遍上漲是較為敏感和突出的,上半年CPI同比上漲3.2%,其中6月份CPI漲幅達到4.4%, 下半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溫和的通貨膨脹持續(xù)釋放的壓力。
我個人對此比較樂觀,認為全年的平均通貨膨脹水平不會超過5%,除非生產要素價格出現大幅度上升。中央銀行加息以及大幅度降低利息稅的政策傾向已經給通貨膨脹的走熱提前降溫,并且在今后的5個月中還有可能出臺進一步的調控策略,以期使經濟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
一般認為,豬肉、糧油、方便面等食品價格上漲往往會帶動物價的全面上升,但是今年的物價上漲程度和性質仍然處于可控的溫和水平,并且房地產以及其他資產價格仍然處于上升勢頭,兩方面的綜合作用下,不太可能會引發(fā)惡性的通貨膨脹。
有人指出,這輪漲價是發(fā)生在股市和房地產大漲的背景之下的,大多數人從資產價格上漲中獲益不少,可以沖抵消費品漲價。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并不是所有居民都擁有資產,因資產價格上漲而獲得的資產收益不可能平均分攤到每個人身上;而對于大多數中低收入者來說,消費品價格的上升有可能對他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凈福利損失。
有些記者還問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出現幾次通貨膨脹。這次價格上漲與前幾次相比有何不同?會對老百姓的經濟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如果是說惡性通貨膨脹,那么1949年以來中國已經歷過若干次,而如果說某一特定年份中所出現的通貨膨脹現象,那就數不勝數了。目前的價格上漲幅度還沒有達到造成消費者普遍心理恐慌的嚴重程度,這樣較為溫和的通貨膨脹,甚至可以看作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必然伴隨物和價格矯正效應。
從總體上看,溫和性通貨膨脹對經濟生活的負面作用并不大,但對于低收入群體,政府有義務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給予補貼,或者發(fā)放專項食品補貼。政府也可以通過在國際市場購買以及補貼生產者的方式來增加有效供給,使通貨膨脹的速率保持在可控水平。(夏業(yè)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