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19年前,三位老人寫了一封信,把大運河申遺推上“高速路”
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2005年12月,時年61歲的朱炳仁,與90歲的鄭孝燮、82歲的羅哲文一起,起草《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chǎn)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并聯(lián)名將其寄給運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長,開啟大運河申遺序幕。因此他們被尊稱為“運河三老”。6月20日,“運河三老”之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深情回憶為大運河申遺鼓與呼的往事,并對大運河傳承保護寄予厚望。
就住在運河邊上,
一封信把大運河申遺推上“高速路”
“在2006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們?nèi)荒昀系某鞘幸?guī)劃與建筑、文物古建筑保護和工藝美術工作者,懷著急迫的心情,聯(lián)手致信給您,呼吁用創(chuàng)新的思路,加快大運河在申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大遺產(chǎn)領域的工作進程……”2005年12月15日,“運河三老”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chǎn)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掀起了大運河申遺的熱潮。
2005年,朱炳仁與古文物專家羅哲文、古建筑專家鄭孝燮先生,懷著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的深厚感情共同提出了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的創(chuàng)意,得到全國政協(xié)58位政協(xié)委員的提案支持,催生了全國政協(xié)對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的考察,從而激發(fā)了全國人民對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強烈責任心。
“我就住在大運河邊上,每天都接觸運河。大運河哺育著整個城市的文化,老百姓的生活跟運河息息相關,碼頭每天早上繁忙,瓜果蔬菜、柴米油鹽、生活用品,用碼頭交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大運河。年輕時候,目睹運河旁邊很多文物被毀壞,水是黑的,老百姓感覺到生活不便?!?朱炳仁說,于是當時就跟兩位古建筑專家、文物保護泰斗,一起聯(lián)手進行保護工作。“再加上我在杭州,他們在北京,一南一北,都有其代表性理念,于是一起提出京杭大運河申遺?!?/p>
如今80高齡的朱炳仁告訴記者,當時他和鄭孝燮、羅哲文給沿運河的18個城市寫信,共同加快大運河申遺和保護的步伐?!斑@封信實際上起到了推動作用。它就像一個爆發(fā)點,一把發(fā)令槍,大家很快應聲而動集聚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奔跑,相當于把大運河申遺工作推上‘高速路’?!?/p>
“在這封信之前,大運河申遺的序幕已經(jīng)拉開了,因為當時包括揚州在內(nèi)的很多城市都在為保護運河作出很大的努力,只不過當時大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所以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敝毂室矎娬{(diào)說,“這封信起到了推動作用,最重要的還是運河沿線各個城市已經(jīng)對聯(lián)合申遺有了強烈的愿望?!?/p>
2006年與2007年,朱炳仁隨全國政協(xié)考察團二次考察大運河全程,總結研究運河保護經(jīng)驗。朱炳仁還提出了“運河品質保護”、“零保護”等新理念,在全國政協(xié)的專家論壇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反響,成為了人們尊敬和愛戴的“運河三老”之一。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朱炳仁大運河藝術館首次系統(tǒng)、完整展出“運河三老”在京杭大運河申遺和保護過程中的重要材料、實物文獻和影像資料。其中,《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chǎn)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的修改手稿、“運河三老”書信原件等部分珍貴歷史文獻、照片系首次公諸于世。如今人們?nèi)⒂^,還可以從修改痕跡,看到起草這封信的時候是經(jīng)過怎樣的深思熟慮。
運河邊多了“河景房”,
要把接力棒傳到年輕人手上
朱炳仁高度評價:“大運河第一鍬在這里開挖,揚州是重要的節(jié)點城市。長期以來,揚州在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展現(xiàn)了很好的擔當精神,功不可沒。揚州是名副其實的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在大運河申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把中國大運河文化推向世界,也為后申遺時代,揚州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應用,再次起到牽頭作用?!?/p>
對于如何進一步做好運河文章,朱炳仁繼續(xù)傾注心力。登上央視《開講啦》他以“讓千年運河流動起來”為題作演講。他表示,不僅緬懷老一輩專家,還要把接力棒傳到年輕人手上,要重視年輕人對大運河文化的理解、期望?!按筮\河從2500年歷史中走來已經(jīng)老了,但在我們手上應煥發(fā)青春,成為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大運河文化怎么跟青年思想、愿望和需求相連接,他們對現(xiàn)代文化的要求要在大運河文化上體現(xiàn)?!敝毂收J為,大運河不是凝固不動的,未來要在經(jīng)濟文化旅游各方面為中華民族做出貢獻?!拔以谙?,它是活的文化,不應該蒼老,應該是創(chuàng)新的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是流動的文化,要統(tǒng)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為我們提出對于大運河保護的重要方向和思路,也為大運河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大運河實現(xiàn)全線水流貫通,這在以前難以想象。我們考察的時候,有的河道都沒有,有的河道上種菜放羊,如今大運河保護全線通水,也可能不遠的將來實現(xiàn)全線通航。以前水質不好,導致生活運河邊上老百姓生活困難。沒能融入現(xiàn)代生活,于是運河邊上的老百姓逃離運河。”朱炳仁欣慰地說,“現(xiàn)在相反,運河邊上河景房,家門口就有花園,大家很開心在運河邊上生活。運河的環(huán)境保護,不僅做的很好,還要做下去?!?/p>
采訪中朱炳仁也提及,當年羅老曾擔心,引爆大運河申遺熱潮,這封信會不會起到負面作用?“他認為,促進整個運河文化開發(fā),也有可能造成建設性破壞,對保護帶來負面東西?,F(xiàn)在看來,申遺成功十年來,展示的面貌完全不是羅老擔憂的現(xiàn)狀,大家都在為運河出力,發(fā)展和保護越來越好。”朱炳仁說,希望未來能把更多東西還給大自然,還給運河,好的保護讓大自然和人和諧,互相促進,共同保護地球生態(tài)和環(huán)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 專題:印象大運河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45:58
- 2024年12月22日 09:29:37
- 2024年12月22日 08:35:14
- 2024年12月21日 20:42:42
- 2024年12月21日 18:51:05
- 2024年12月20日 11:33:57
- 2024年12月19日 11:09:13
- 2024年12月19日 10:56:58
- 2024年12月19日 09:32:12
- 2024年12月19日 0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