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9日,各媒體報道了北京大學招生辦正式對外公布的《北京大學關于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實施方案》。《方案》將在近期即將進行的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中試行?忌鷳{著一份校長的推薦信便可獲得一流大學的招生面試資格,對此改革舉措應該怎么看?本期,我們邀請各方代表亮出自己的見解。
北大聲音
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怎樣實施
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
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11月8日晚一公布,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從暑期北大透露要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以來,相關評價有正有負,正面意見認為其是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能夠讓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有機會敲開北大的校門,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制度的形成;負面意見認為這個不錯的創(chuàng)舉就怕潛規(guī)則,在當前社會誠信系統(tǒng)沒有完善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成為權力尋租的工具。
那么,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究竟是怎樣一個政策呢?
期待招收“錢鐘書”似的人才
錢鐘書19歲時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他報考清華時數(shù)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出,特別是英文獲得了滿分,被清華破格錄取。這是人們在討論今天的中國為什么培養(yǎng)不出大師時經常提及的故事。
但是在現(xiàn)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幾乎沒有幾人能有錢先生這樣的運氣。作為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的北大,以及與北大有著共同理想的中國諸多一流大學,在思考如何培養(yǎng)出大師級人才時,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高招制度,于是有了自主招生制度的誕生與實施。
可以說,自主招生為北大帶來了一批素質全面、特長突出的優(yōu)秀學生。那么,現(xiàn)在推出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則是進一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的結果,其目的是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yōu)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簡而言之,就是能招收到更多具有錢鐘書、郭沫若、吳晗等人身上的那些潛質、最終能成為大師的人才。
“推薦”不意味直接上北大
需要說明的是,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并不意味著獲得推薦的學生就能直接上北大,推薦的結果是:如果被推薦的學生通過相關審核,將免于參加北大自主招生筆試,而直接進入自主招生面試。
面試合格后,還有兩種情形等待著被推薦者。一種是具備教育部規(guī)定的保送資格的學生,可向北京大學申請相關專業(yè)的保送資格,如果獲得通過,就可以免試入學。還有一種是沒有保送資格的學生,他們還必須參加高考,但在高考錄取時將享受北大一批次錄取線下降30分錄取的政策。
不是所有校長都有“推薦”資質
需要強調的是,不是全國所有中學的校長都會獲得“推薦”資質。
一方面在地域上,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2010年只在13個省市區(qū)試行,它們是:北京、天津、重慶、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廣東、陜西、新疆;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地區(qū)的中學校長要獲得推薦資質也要“過五關,斬六將”。
首先,他們必須以中學和本人名義向北大招生辦提交書面申請。
其次,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根據(jù)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等因素,對遞交申請的中學進行評審,只有評審通過的中學,才獲得“實名推薦”的資質。當年提出申請未獲通過的中學,可在下一年度向北大招生辦再次提出書面申請。
第三,獲得資質的中學校長須遵守北大在道德方面的一個基本要求: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認真履行職責,以實名形式向北大推薦綜合素質優(yōu)秀或學科特長突出的高中畢業(yè)生。
第四,推薦不是“撒胡椒面兒”,獲得資質的中學校長不是說非得每年都得推薦學生給北大。在實施方案中,北大招生辦明確表態(tài):具有資質的中學,如當年沒有符合推薦條件的學生,可以不推薦,所具有的資質將自動延續(x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