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葉賢基:中國“天琴”如何與世界“共鳴”?

發(fā)布時間:2023年09月20日 1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同期】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葉賢基

  測引力波能干嘛,這個問題其實在早期剛剛發(fā)現電磁波的時候,大家也在問同樣的問題,電磁波能干嘛?你看看我們現在缺了電磁波,我們還能不能(很好地)生活,對不對?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所以引力波可能在短期內確實對我們生活可能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墒俏覀兦f不要忘記,因為我們現在要測引力波,尤其是到空間去測引力波,我們事實上會發(fā)展出一系列的那種尖端的空間技術,也就是說事實上它這些技術是可以直接服務于我們國家的那種戰(zhàn)略需求的。

  【解說】引力波是加速中的質量在時空中所產生的波動,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目前,歐美多個國家都在部署空間引力波探測。作為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的代表性項目,天琴計劃取得了哪些最新進展?中國天琴將與世界發(fā)出怎樣的“共鳴”?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葉賢基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作出解讀。

  【解說】據介紹,天琴計劃空間引力波探測項目于2015年7月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于2035年左右部署三顆衛(wèi)星,形成一個以地球為中心、衛(wèi)星軌道半徑約10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激光干涉儀引力波探測器——天琴,在太空中探測引力波。

  【同期】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葉賢基

  我們現在的實施方案是這樣的,就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地面,在地上做模擬,盡可能地把那種我們在空間會出現的情況,在地面用模擬的,半物理仿真的方式把它模擬出來。有些東西它沒辦法在地面模擬的時候去做,一定得要上天去做實際的驗證,所以這個時候變成我們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所謂的系列的試驗衛(wèi)星。

  【解說】天琴計劃有一個“0123”技術路線圖,分階段推動關鍵技術實現。近日,記者在珠海鳳凰山頂的天琴計劃激光測距臺站內看到,一個口徑為1.2米的激光測距望遠鏡正在工作,科研人員在操控室內記錄著相關數據。據了解,2019年6月8日,該臺站成功獲得月面反射器的回波信號,11月歷史性地測到了月面上全部五個反射器信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后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月球反射器的國家,實現了中國人30年測月的突破。這是天琴計劃的第“0”步,這一步為天琴10萬公里軌道衛(wèi)星的高精度測定軌提供了技術支撐。

  【同期】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葉賢基

  整個激光測距臺站的核心設備就是這臺。所以比如說我們現在要去測月球上面的反射鏡,這個時候就把整個望遠鏡就對準了月球,然后開始慢慢地細調,調到讓指向剛好可以瞄準那個月上面的反射器,然后這個時候開始把激光一打就直接出去,然后讓它回來開始測。我們沒做成之前,全世界只有兩個臺站,能夠把月球上面的5個鏡子全部測到,現在我們這個臺站5個鏡子全測到,所以等于是我們這個臺站現在全世界就是前三的。

  【解說】此外,2019年12月20日天琴計劃的第“1”步“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入軌?!疤烨僖惶枴崩迷谲壐咝阅軕T性基準測量數據建立了15階次地球重力場模型,這是中國首次使用國產自主衛(wèi)星測得全球重力場數據,使中國成為國際上第三個有能力自主探測全球重力場的國家。基于“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wèi)星的重要成果,“天琴二號”技術試驗衛(wèi)星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中,預計將于 2025 年底具備發(fā)射條件。

  【同期】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葉賢基

  這個是我們“天琴二號”要上天非常重要的一個地面模擬的裝置,整個腔的里面到時候會抽真空,然后里面還可以進行溫控,這樣的話整個就模擬衛(wèi)星,到時候在軌測量的所有的測量情況。

  【解說】葉賢基介紹,歐美的LISA和天琴計劃雖然都是空間引力波探測項目,但它們的運行軌道和探測頻段方面存在一些不同。兩者優(yōu)勢互補、相互協作,將有望更精確測定引力波波源信息,從而為人類揭開更多宇宙奧秘。

  【同期】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葉賢基

  跟國外的合作,現在當然就是我說過確實是既合作又競爭的。合作就是說他們現在其實也有一些那種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包括LISA,實際上LISA也有還沒解決的問題。因為光靠他們來做,他們的能力,他們的經費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有很多的那種博后或者是博士生,可以到他們那邊去做一種中短期的訪問,然后他們那邊的一些學生、技術員、研究員有時候也會過來我們這邊看一看,說我們這邊現在有哪些東西他們可以學的,也是希望說我們共同去攻克這些目前還沒解決的難點。

  (記者 何俊杰 許青青 珠海報道)

責任編輯:【吉翔】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