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數(shù)字基礎(chǔ)設(shè)施·5G應(yīng)用及6G愿景”分論壇直播

“數(shù)字基礎(chǔ)設(shè)施·5G應(yīng)用及6G愿景”分論壇于4月28日9時(shí)舉辦,主題是“共創(chuàng)價(jià)值生態(tài) 賦能數(shù)字經(jīng)濟(jì)”。本屆論壇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主辦,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人民郵電報(bào)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福建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承辦。

分享到:
圖文滾動(dòng)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5 18:17
    “数字基础设施·5G应用及6G愿景”分论坛于4月28日9时举办,主题是“共创价值生态 赋能数字经济”。本届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09:25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主持人 王保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现场收看图文直播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5G应用及6G愿景分论坛。
    5G是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5G技术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持续得到深化应用。6G技术前瞻研发稳步推进,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保持建、用、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09:57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 赵策:
    当前以5G、6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5G建设应用和6G创新发展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是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5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2亿,5G共建共享基站超过150万个,对建设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5G融合应用深入拓展。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5G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深度推进,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的5G应用解决方案广泛复制,助力产业提质降本增效,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52个,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
    三是6G技术研发全面推进。组织推进组系统开展6G愿景需求、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以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启动6G技术实现,面向全球公开征集6G潜在关键技术,深入研究6G愿景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推动形成全球共识。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09:58
    赵策:
    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建议:
    一、持续深化5G网络覆盖。提升5G应用规模,坚持建设、研发与应用并进,稳妥有序开展5G网络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地区网络覆盖,进一步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支持产业界加强技术研究,积极参与5GR18/R19国际标准制定,加快轻量化核心网、定制化基站等网络设备落地,开展5G增强技术研发,加速5G轻量化芯片研发,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深入推动扬帆行动计划,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作用,加快5G应用在更高层次上的规模化发展。
    二、持续深化6G愿景研究。推进6G技术研发。坚持需求牵引和创新引领,充分利用5G商用先导经验,培育6G应用场景,深入开展6G潜在应用场景研究,优化和完善6G典型场景及关键能力指标。围绕超大规模天线、智能超表面、通信感知融合等6G潜在关键技术,组织产业界深入开展研究,推进6G技术创新走深、走实。
    三、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加强5G在技术、标准、应用安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政府企业产业组织间的多层次沟通合作,凝聚全球6G发展共识,营造全球移动通讯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次论坛为大家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拓展合作空间,充分释放5G应用潜能,全面推进6G创新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0: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张望: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榕城的四月繁花似锦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福州,参加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5G应用与6G愿景”分论坛。
    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加快5G网络与千兆管网的协同建设,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做出了安排。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我国5G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总体上看,当前5G已经进入深度部署和融合应用的阶段,6G启动的愿景需求与关键指标定义的进程,我们需要双管齐下协同共进,形成互趋互补、相辅相成之势。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0:05
    张望:
    借此机会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推进5G应用创新赋能行业转型。5G实现万物互联是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的重要基础,建设投入经济产出和效益都十分明显,我们需要深入挖掘5G融合应用的潜力,探索在行业领域等应用场景,创新赋能模式,为传统行业的转型注入数字的动力。
    二、做好5GA,夯实6G发展基础。5GA是移动通信从5G向6G演进的关键环节,将进一步提升5G网络性能和服务能力,在技术、标准、服务等方面与6G相衔接。我们要积极参与5GA国际标准研制,探索基于5GA的物联网应用,带动芯片、终端、网络协同发展,培育产业生态,也为6G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凝聚各方力量,把握6G的发展窗口。国际电信联盟将在今年完成6G愿景需求制定,全球主要国家高度关注,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做好6G技术的研究,提出中国6G愿景和典型场景,争取国际广泛认同,提早开展竞争力布局。
    四、加强国际合作,探索未来的应用。移动通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5G的成功是全球通力合作的结果,6G的发展也离不开开放合作,我们继续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积极推动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和高质量的技术合作,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互惠互利,共谋移动通信发展、共创美好数字未来。
    移动通信网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底座,是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希望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围绕“深化5G应用 展望6G愿景”分享观点、深入交流,为促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再出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0:14
    全球云网宽带产业协会董事会主席 李正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作为全球云网宽带产业协会 WBBA的首届董事会主席,我谨代表协会以及全体成员对本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WBBA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峰会的5G应用与6G愿景分论坛,给大家交流分享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共享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弥合数字鸿沟。
    当前世界经济正向数字经济驱动加速演进。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测算,在前年全球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的增加值为38.1万亿美元,占到GDP的比重达到45%,有效地支撑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随着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等技术同时与经济深度的融合,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终端设备连接数也不断增多,数字化业务场景日益充足,全球信息数据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下一步协会将坚持高水平打造国际平台,高标准实施协会建设、高质量推动资源发展,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在云网宽带基础设施与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经验分享。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0:49
    中国移动集团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产品中心主任 孙世伟:
    中国移动致力构建以5G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始终坚持向上融通繁荣生态、向下扎根固稳强基、向前拓展引领未来,我们也期待与各界合作伙伴一起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中国移动加速能量、信息融合创新,全面发力两个“新型”,即系统打造、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5G融百业、惠万家。
    一是在规模上实现突破。铸牢行业基石。目前中国移动服务已覆盖9.8亿个人客户、2.8亿宽带客户,为2280万集团客户、11亿物联网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二是深入实施“5G+”计划。在网络建设方面,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精品网络,建设5G基站超156万个,基本实现了城区、县城、乡镇连续覆盖;在用户规模方面5G套餐用户超6.9亿,5G终端用户超4.6亿,5G网络用户超3.6亿;在行业赋能方面,推动智慧工厂、智慧矿山、智慧城市等一批行业实现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拓展5G行业商用案例超两万个。
    中国移动紧密把握数字经济广阔空间,充分发挥5G优势,持续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释放“CHBN”(个人移动、家庭、政务、新兴业务)四大领域产品发展潜力。
    在个人领域,发挥中国移动资源禀赋,打造全场景沉浸式体验产品,创新“5G+”超高清视频技术,实现了史上首次“5G+”真4K直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的阅兵盛典直播,以及率先开通全球海拔最高6500米的5G基站,首创5G+4K+VR的珠峰直播。
    推动号、卡、云、消息跃升为“拿起来就能用、用起来就好用”的新型连接服务,通过移动认证将传统的手机号码升级为数字生活的通行证,通过超级SIM卡将传统的通信健全载体升级为安全的硬件载体。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0:49
    孙世伟:
    通过移动云盘将传统的云存储升级成为泛在云服务,通过5G消息将传统的短信升级为互联网的流量平台,并在全球首创5G新通话,实现了语音实时转写,中英文实时互译,商务速记、趣味通话等应用,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通话体验。
    一是丰富HDICT家庭应用,升级家庭信息消费能力,重点布局了数字乡村、智慧社区、全屋智能,全面升级HDICT新型家庭信息服务体系,在数字乡村方面,我们为村委提供综治大屏,为村民提供家庭泛安全种养助手等产品。
    二是构建家庭IoT生态平台,汇聚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具硬件,构铸广泛连接的家庭物联网,推动实现一个手机控制所有终端,助力全社会家庭数字化发展进程。在行业领域,构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变革,携手合作伙伴创赢数字产业新蓝海。
    三是激发行业数字活力。中国移动大力锻造9ONE平台,封装行业能力标准组建,赋能解决方案高效交付,已支撑超过100个5G应用场景落地。同时标杆案例牵引作用显著,用5G敲开数智大门,打造行业之最。目前已落地410余座5G智慧矿山,在全国前十集装箱港口全面落地5G应用,与20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落地超过2300家智慧工厂。
    在5G创新应用的道路上,中国移动愿与各界朋友携手并肩,以信心凝聚力量,以实干谱写华章,共绘5G数字转型新愿景。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05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 魏进武:
    5G的高速发展确确实实为我们国家夯实、铸牢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5G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要有规模价值。
    从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应用环节的不断延伸,从网络终端向更快、更繁荣等多方面不断迭代,同时构建5G从网络、终端、设备、应用方面的不断繁荣上下功夫。
    要纵深推进5G,更高价值实现5G赋能数字经济社会,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应用上要向场景化微端来纵深推进,尤其是面向2B、2C场景,以标准化的方案形成规模化的扩展。
    二是从技术上要向高中低频协同,链路智能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的精品网络。
    三是从应用范围上需要由地面网络向空天地海全面进行拓展,形成全面无缝覆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28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 曹明:
    在5G时代中国真正走到了产业的前面,大家都知道2G、3G、4G,中国从来没有像5G这样引领整个5G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从数据上,仅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5G网络,整个建设量超过了全球的60%,用户数也超过了50%。
    5G相较4G带给终端用户的体验,也实现了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泛在体验——那就是10倍以上体验的提升,作为一名移动通信产业的从业人员,我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到中国这场引领产业的建设大潮中。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29
    曹明:
    5G建设到现在,整个业界都在思考,移动通信10年以来的技术,5G这个网络该怎样去持续的建设,5G的网络在未来有哪些新应用?5G这张网络到底能给这个世界给运营商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这边有一个发展的趋势。
    第一,大家知道我们从2G时代典型的业务就是解决人的刚需,我们可以打电话、语音、发消息,从3G时代我们基本上可以初级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到4G整个移动互联网技术非常成熟,移动视频业务蓬勃发展,到了5G时代我们的各种短视频、各种2B、2C的扩展发展的非常迅速。
    在座的各位嘉宾手上的手机是平面2D,我们看到今年部分我们领先屏幕的制造商已经实现了3D技术的突破,这个3D我们指的是裸眼3D。以前我们说裸眼3D大家觉得这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要真正的实现3D的体验我们需要一些辅助的设备,比如头盔、眼镜,这使人的体验非常差。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30
    曹明:
    这次我们看到,在今年基于裸眼3D的开展、智能终端在今年全部规模商用,这样真正把我们人视觉的体验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项走向标准。
    我们一直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我们希望5G时代来了后,5G技术能够真正使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我们希望除了人的连接之外还有千亿物的连接。
    关于车联,中国有3亿多的存量车,每年有2千-3千万新增车辆,怎么把这些车联起来从而支撑我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基于5G网络的承载,这马上会变成现实。
    要支撑这些新的业务、革命性的业务,我们的网络能力需要持续增强。简单地说网络能力需要10倍提升,下行速率、上升速率10倍提升,时延10倍缩短,可靠性10倍增强。
    我们看到5G在第一阶段高质量的建设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下一步就是把满足网络升级的5.5G怎样带进我们的现实。
    接下来,进入5.5G时代,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整个产业界对5.5G网络共识已经充分达成了一致: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连接,内生智能。
    我们有信心,5.5G将支撑中国实现数字化转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华为公司也会和产业伙伴一起投身到5.5G引领产业助力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度的建设浪潮中去。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4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尤琰:
    我们知道截至今年5G牌照发放即将满4周年,这4周年里5G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收获和惊喜,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深度思考。
    一是目前来看用户在无线网络感知上还不是百分之百的理想,另外,5G网络能效还不是非常高。
    二是近几年国内整个通信行业在5G2B领域展开了深度的广泛探索和思考,5G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仅仅靠CT的大力投入就够吗?
    第三是5G这几年建设成本投入非常大,但是一直觉得缺少杀手级应用。我们不得不思考5G应用发展仅仅是5G网络的事情吗?
    结合以上三个思考我们觉得当下必须脚踏实地,在全球范围内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借鉴的参考下,需要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奋力前行来进行探索。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45
    尤琰:
    针对第一个思考,现在显而易见的像高铁、居民区、室内,有些室内基站根本进不去,包括海面,覆盖是不够的。这些维度特殊场景还需要继续加强覆盖,另外用户体验角度,包括绿色高效角度,能耗困扰非常大。这几年我们一起探索节能降耗,像推出的基站的自动启停技术可以将基站的功耗控制在5瓦,可以极大地节约能耗成本。
    对于第二个思考,这几年在5G探索里看到5G已经进入管理域以及非核心生产域,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核心生产域。目前挑战客观存在,面向各行各业的时候性能保障难,运维门槛高。但是这个背后我们和运营商一起也在积极构建相关能力。我们和产业一起主动拥抱5G,目前实际工作中感觉到合作伙伴用5G时是有顾虑的。我们希望能积极拥抱,主动了解5G技术产品能够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包括实现一些能力共建和生态共享。
    第三个问题,5G应用仅仅是5G网络的事情吗?对于当下我们正在国内积极开展5G新通话,它可以很好地发挥5G能力和优势,它可以打造不同于ODT服务的沉浸式体验。5G应用是否仅关乎5G网络,绝对不是,确实需要产业的贯通,无线、有线等技术要协同互补,解决目前应有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
    中兴通讯将与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兼容5G演进的6G全球统一生态系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踏踏实实地解决价值场景的应用和发展的问题。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48
    诺基亚贝尔运营商业务首席技术官 胡旸: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5G面向多维能力的技术演进,其实也是在勾勒一下未来很多愿景,未来5-10年我们看到的网络所承载的技术方向。
    首先从市场的趋势来看,我们发现有很多产业共识,主要是两点,一是人机的增进;二是虚实增强。未来的业务需求,能力要求无处不在,不能说这张网络只能满足单一诉求,要具备一定的弹性。诺基亚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我们始终在虚实和人机两个领域里构建自身的能力。
    诺基亚从5G面向6G能力演进也是面向未来数字世界、物理世界、人类世界高度融合释放人类的无限潜能。
    融合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网络能力的增强需要逐步增加算的能力,包括我们对未来一些新的技术,这些都是以算为背景融合在网络形态新的一些技术方向。所以我们也会结合6G的发展,结合算力网络的发展,让5G成为一个有更明确发展导向、有业务导向的新型基建能力。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58
    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信处高级经理 洪丹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南方电网“5G+数字电网”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会发现从电网侧电源、电网负荷等几个环节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显著特征。
    这样一来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庞大的电网体系,意味着新型电力系统贯穿着各种人员类型,连接了供给侧和需求侧。那么对电网公司而言既要保证清洁能源的消纳,又要保证电力供应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要保证电力市场的经济运转,这实际上是一个“三角”,必然带来新的挑战。
    南方电网公司在2021年4月就率先发布了《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是以数字作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要打通各环节信息,特别是要在发电侧实现全面的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靠,这块是我们我们短板,目前在讲是短板,这是配网部分。所以我们要在数据、算力、电力的加持下,实际数字电网是作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最佳的形态。
    对我们通信专业而言意味着我们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化转型双重任务。2018年以来我们围绕5G在电网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应用,联合产业伙伴在价格设计,技术公关,终端研制示范验证和安全防火等方面进行了体系化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1:59
    洪丹轲:
    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融入5G新基建,以重大工程业务为指引,围绕5G在社会电网领域新产品模式进行了产业落地和规模化的应用。
    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在5G创新领域赋予我们的职责,彰显央企的担当,与合作伙伴持续的拓展5G灵活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信“卡脖子”的难题。着力打通5G应用产业链特别是2B这个环节,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助推5G与能源产业融通发展,为双碳的战略目标做出我们的贡献。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2:20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 傅志仁: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6G网络愿景,跟大家简单分享三个方面。
    一是虚实通感。人只要坐在这可以环游整个世界,人不动但是通过我们的信息技术可以让他走遍全球,走出我们的地球,这是一个总目标。物联是非常大的趋势,在去年8月份,我们整个物的连接首次突破人的连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二是全域智联。重点讲一下全域,大家都提到空天地海一体化,我想重点强调在天这方面。在飞机上,几年前我们是完全失联状态,最近提供服务可以Wifi上网,但最近我们在做的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让大家的手机和短信照样使用,永远在线,这是我们的目标。
    三是绿色安全。这是6G必然碰到的非常现实的问题。6G今后都是基于云上,所以绿色低碳的云网基础设施非常关键。
    有3个近期中国研究院发布的3个白皮书也希望大家一起看看,大家交流探讨。
  • 中新网报道
    2023-04-28 12:3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 杜滢: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6G潜在关键技术和无线系统思考。整体来讲,移动通信因为十年一代,实际上每一代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三个大的子阶段,当然刚才谈到目前我们处于概念形成和技术突破阶段,我们面向2025年之后逐步也开始启动国际标准相关具体定制的阶段。我们也期待在2029年左右能形成6G相关的国际技术标准。同期我们会有产业研发的准备来实现面向2030前后6G商用的工作。
    从场景讲,目前ITU基本上也已经锁定了两大类的场景:一类是传统通信类的场景,比如说在这个图左侧上面的三角,我们称为超级无线宽带、超大规模连接和极其可靠通信,这三个场景主要是在5G和5GA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做一些扩延;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标红的两个场景,普惠智能和通信感知融合,更多地称之为超越连接的应用场景。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diǎn)。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